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今年春节,英歌舞伴随着恢弘的鼓点“空降”网络平台。数亿次的视频点击量,让这一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遍了大江南北。更有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专程来到潮汕,只为一睹英歌舞现场风采。 ▲短视频:非遗里的新国潮,盛世雄风英歌舞。(视频来源:央视网) 英歌舞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和文化形态的延续,在延续中有一定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成为潮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瑞雪红梅 欢喜过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28条。线路突出冬季和春节时令特点,以民俗文化、节庆活动、赏冰玩雪、乡土美食、合家出游等为重点推荐内容,带领游客“云游”乡村美景、发现乡村好物,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满足人民群众节日物质文化需求。 游购乡村,去“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老达保,欣赏非遗芦笙歌舞、牡帕密帕原生态实景演出,感受来自古老民族的神秘仪式;在罗店古镇尝一尝传承着老一代人童年味道和文化记忆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月6日,青海省以“美好青海·共享非遗”为主题的新春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落下帷幕。活动以传统社火为龙头全面开展了各级各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实践活动,搭建了展示交流平台,让群众在节日期间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营造了红红火火“非遗年”的浓厚氛围,增强了文化自信自强,让青海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据统计,春节期间全省线上线下共开展各类活动近百余场,惠益群众达260万人(次),活动呈现三个亮点。 传统非遗项目实践活动寻根...
查看更多
论坛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名为腊八节。腊八节是年节的前奏曲。华北歌谣唱得好:“老婆老婆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过了就意味着进入年节阶段。腊八这天人们要吃应节令的腊八粥,腊八粥因此又有“报信儿的腊八粥”之说。报的啥信儿,报年到了的信。 腊八粥的传说故事 后世关于腊日只有片段记忆,南朝时期腊日已经固定在十二月八日。《荆楚岁时记》明确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腰鼓,戴着胡人面具,扮做金刚力士模样驱邪逐疫...
查看更多
论坛
尽管学术界对的研究已取得相当多的成果,但是将与中国传统戏剧打通的研究却还有拓展空间,以东方视阈观照与东亚传统戏剧的比较研究则较为少见。2022年1月,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与东亚传统戏剧比较研究》一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该领域的研究。该书由麻国钧编著,是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戏剧本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ZDB077)的最终研究成果。全书共八章,五十六万余字,并配有二百四十余幅图片,其中绪论部分和前四章从宏观...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1月4日至7日,“第三届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万载成功举办。研讨会由中国戏学研究会、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宜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中共万载县委、万载县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戏学研究会会长李志远,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杨静,县委书记严旭辉,宜春市文广新旅局局长李智勇,县委副书记喻满根,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云辉,县政府副县长龙水莲,全国知名非遗和戏研究学者50多人参加会...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推动江西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10月25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赣州市文广新旅局、江西省非遗研究保护中心、江西画院承办的我画非遗——江西省主题美术创作写生活动作品展在赣州成功开展。 本次作品展展览时间为10月25日至31日。展览作品以“乡土情怀”“乐享非遗”“我爱非遗”为主题,通过画家笔下的赣鄱风情、民俗民风、匠...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血社火作为乡土社会中民众自发组织的一种游艺活动,在数百年的传承历程中,深受地方民众的珍视与养护。其存续的核心内力在于该民俗别样的艺术特质和文化功能,尤其作为隐形系统的文化功能,是该民俗能够保持强韧生命力的要核。血社火民俗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禳灾、教化和欢娱三个方面,在其功能的建构和作用过程中,明确显现出儒家文化对于巫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等的整合与调适作用,进而体现出该民俗在承继传统文化的逻辑中所形成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血...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图像学意义上的壁画相对于史书文献中带有作者视角与认知的文字记述,更显示出其自然、写实、描述的特点,某种意义上更具客观、真实的性质,凸显出其历史的真实性价值。笔者实地考察桑耶寺康松桑康林殿绘有藏戏的壁画,结合藏文文献《桑耶寺目录》中的记述,认定桑耶寺康松桑康林殿藏戏壁画并非1200年前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修建桑耶寺时期的作品,而是绘制于1937年下半年,距今仅有85年的历史。壁画内容也为当年桑耶寺及附属建筑康松桑康林殿维修、重建后举行的开光庆典活动...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传统节俗中蕴藏着丰富的地方性防疫知识,但其代际传承却在传媒的“泛娱乐化”中被掩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网络的便捷以及知识体系的专业化,人们对疫病的理解也开始走进“反经验”的认知领域。相较于利用节俗以强化俗民防疫意识的传统社会,追求科学防疫的当代民众不仅弱化了曾经的自主防疫行为,也更依赖权威的“真知”传输。针对防疫普及相对匮乏的生活事实,建立合理的“防疫”科普机制是极为重要的公共事业,而节俗的有序性和年度循环性则能为其提供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