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5 星期六 农历六月十一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52)
机构
(0)
政策
(4)
资讯
(315)
清单
(105)
资源
(52)
学术
(74)
百科
(0)
其他
(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孟令法:传统节日习俗中地方性防疫知识的传承与转型
2022.07.28
论坛
【摘要】传统节俗中蕴藏着丰富的地方性防疫知识,但其代际传承却在传媒的“泛娱乐化”中被掩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网络的便捷以及知识体系的专业化,人们对疫病的理解也开始走进“反经验”的认知领域。相较于利用节俗以强化俗民防疫意识的传统社会,追求科学防疫的当代民众不仅弱化了曾经的自主防疫行为,也更依赖权威的“真知”传输。针对防疫普及相对匮乏的生活事实,建立合理的“防疫”科普机制是极为重要的公共事业,而节俗的有序性和年度循环性则能为其提供时...
查看更多
王馗: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整理与研究方法——以福建“作场”为对象的考察
2022.06.11
论坛
摘要:以福建“作场”的现场调研讨论为基础,聚焦“作场”的历史背景梳理、文化传统挖掘,针对福建戏曲研究者从戏曲学角度进行的学术判定,回应与“作场”相关的主要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的原则出发对“作场”所涉及的社会群体、艺术形态、文化品格等内容,进行研究方法的总结,对活态表演艺术形态的遗产定位进行理论探索。研究活态文化遗存的历史与传续时,对文献解读所涉及的特定名词,根据其内涵的历代演变,要取其下限,而慎重地定其上限;对于文献涉及的文化形态,在综合其文化...
查看更多
广东“节庆‘叹’非遗”再启,“五一”假期举办5场非遗体验课
2022.05.05
地方新闻
4月30日,为丰富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让人们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感受健康向上、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已连续两年举办的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品牌系列活动——节庆“叹”非遗再度拉开帷幕。 今年,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通过对非遗更有趣、有味的解读,以更多样、更时尚的方式,继续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丰富的节庆非遗盛会,继续培养和广泛吸...
查看更多
徐岱:非遗作为一种文化战略
2022.04.21
论坛
【摘要】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已经不少,随着更多专家学者的“跨领域介入”,人们的相关认知也越来越深入和开阔。但基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依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做,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被打开。其中一个方面是,如果能够从作为一种“文化战略”的高度来进行审视,就会更加明确地意识到“非遗”这个问题事关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自信的重振,或许能对“非遗保护”这项工作的意义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战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认同...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2.04.07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2021年度报告发布
专题报道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页面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供稿 为实时监测评估非遗传播活力,加大融媒体非遗宣传力度,把脉民众非遗需求,促进城乡非遗发展,进一步助力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积极整合文化和旅游领域媒体、智库和产业资源,依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传云”平台,开发上线了“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实现对国家级非遗项目(1557大类、3610子项)传播活力情况的动...
查看更多
中国好手艺:打铁花
2022.03.30
专题报道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传承人杨建军 通红的铁水,经花棒击打后撞击到高高的花棚上,点燃了棚顶的鞭炮和烟花,形成几层楼高的铁花雨,在夜空中绚烂绽放,铁水砸落在地面,又溅起遍地金花。小时候看过的一场打铁花,至今印在我的脑海里,正如诗句描写的:“火树银花幻莫测,凌虚掷地纷骊珠。” 后来,我拜打铁花老艺人李万发为师,学习这门绝技。河南省确山县的打铁花以其独特表演取胜,其过程分搭花棚、设彩、击花三部分,表演时,有舞龙队...
查看更多
字里拾“遗” ·6丨汴
2022.03.18
专题报道
编者按 字里拾“遗” 鈲、尕、仡、莞、瓠......这些非遗项目名称里面的字,你是否会觉得有些陌生,不知道读音或意思? 为了让大家更好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我们推出【字里拾“遗”】这一新的系列专题,通过解释非遗项目名称中一些特定、生僻、易错和不常用字,为大家带来有关非遗项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知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汴”字出现在哪些非遗项目里吧! 汴...
查看更多
字里拾“遗” ·5丨蟳、埔
2022.03.10
专题报道
编者按 字里拾“遗” 鈲、尕、仡、莞、瓠......这些非遗项目名称里面的字,你是否会觉得有些陌生,不知道读音或意思? 为了让大家更好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我们推出【字里拾“遗”】这一新的系列专题,通过解释非遗项目名称中一些特定、生僻、易错和不常用字,为大家带来有关非遗项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知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蟳”和“埔”出现在哪些非遗项目里吧! 蟳...
查看更多
字里拾“遗” ·4 | 陂、蓆、渼
2022.03.10
专题报道
编者按 字里拾“遗” 鈲、尕、仡、莞、瓠......这些非遗项目名称里面的字,你是否会觉得有些陌生,不知道读音或意思? 为了让大家更好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我们推出【字里拾“遗”】这一新的系列专题,通过解释非遗项目名称中一些特定、生僻、易错和不常用字,为大家带来有关非遗项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知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陂“、“蓆”、“渼”字出现在哪些非遗项目里吧...
查看更多
【两会特刊】全国人大代表杜美霜:鼓励传统戏曲等非遗“牵手”景区
2022.03.10
专题报道
拓宽渠道 精准细分 提升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我国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杜美霜...
查看更多
1
12
13
14
15
16
5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