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50)
机构
(0)
政策
(4)
资讯
(314)
清单
(105)
资源
(51)
学术
(74)
百科
(0)
其他
(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元宵节
(九曲黄河阵灯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密云县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中国,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
元宵节
”。 我国自汉代开始即在元宵燃灯,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至唐代这一风俗更为盛行,“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句描述的就是长安
元宵节
的盛况;明代
元宵节
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届时会连续赏灯10天;清代
元宵节
是全民共欢的一个民俗节日...
查看更多
元宵节
(敛巧饭习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怀柔区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中国,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
元宵节
”。 我国自汉代开始即在元宵燃灯,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至唐代这一风俗更为盛行,“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句描述的就是长安
元宵节
的盛况;明代
元宵节
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届时会连续赏灯10天;清代
元宵节
是全民共欢的一个民俗节日...
查看更多
元宵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文化部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中国,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
元宵节
”。 我国自汉代开始即在元宵燃灯,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至唐代这一风俗更为盛行,“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句描述的就是长安
元宵节
的盛况;明代
元宵节
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届时会连续赏灯10天;清代
元宵节
是全民共欢的一个民俗节日,赏灯活...
查看更多
民间社火(南庄无根架火)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庄无根架火是一项民间节庆活动,在晋中地区,每逢
元宵节
燃放架火已成传统。南庄架火流布地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南庄村,其起源可追溯至明初,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于是降旨普天同庆。彼时,江苏武举吕富、吕贵兄弟侨居南庄,他们将苏杭刺绣编织、彩绘和园林艺术等与南庄传统社火相融合,始创了名扬三晋的南庄架火。《榆次县志》记载:“春初迎神赛会,多放架火,南庄架火尤有名;架桌高矗,常年十二,闰月十三;其桌面作金碧楼阁,全用...
查看更多
民间社火(浚县民间社火)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浚县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民众自娱活动,它起源于古老的土地崇拜和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历史上以农立国的中国,土地用以耕种,火用以烧熟食物和取暖,两者都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远古时期人们凭原始思维认定火也有“灵”,将之视作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由是形成了崇尚火的观念。从古老的土地崇拜和火神崇拜中产生出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这种祭祀仪式中...
查看更多
民间社火(永年抬花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永年县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民众自娱活动,它起源于古老的土地崇拜和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历史上以农立国的中国,土地用以耕种,火用以烧熟食物和取暖,两者都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远古时期人们凭原始思维认定火也有“灵”,将之视作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由是形成了崇尚火的观念。从古老的土地崇拜和火神崇拜中产生出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这种祭祀仪式...
查看更多
秦淮灯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京市 秦淮灯会是历史上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
元宵节
期间举行。 秦淮灯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时期,都城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堪称全国之冠。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逐渐开始享有了“秦淮灯火(彩)甲天下”的美誉,秦淮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俗称“灯船”)随之蜚声天下。 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
查看更多
妈祖祭典(葛沽宝辇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葛沽宝辇会兴创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世代相传至今。其主要活动区域为天津市津南区的葛沽镇。葛沽镇本是退海之地,海事频发,当地人们将渔家林默(即妈祖、天后圣母)奉为神明,祈求妈祖娘娘庇佑海上航行与捕鱼作业的安全。在长期的妈祖祭祀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以八架宝辇、两架宝亭为核心,同时吸纳几十道其他花会参与的格局,使其成为妈祖文化的重要载体。 宝辇花会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涵盖小步稳行、小步颤行、大步快行、跑“8”字、龙摆尾等。每年农历正月是葛沽民间花会活动的高峰期。此时...
查看更多
仡佬毛龙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石阡县 “仡佬毛龙”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崇尚的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辐射及于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仡佬毛龙主要活跃在
元宵节
期间,有学者推论,毛龙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王”崇拜和生殖崇拜。 龙崇拜是仡佬毛龙的核心。其基本要素包括:1.“龙”信仰,包括传统故事、敬龙仪式、敬龙场合和用品及敬龙神诵词;2.附属图腾信仰,包括“竹王”崇拜、盘瓠崇拜、民...
查看更多
春节(怀仁旺火习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怀仁县 怀仁旺火,俗称“拢火龙”,又称“大旺火”,是春节、
元宵节
期间流行于山西省怀仁县的一种社火民俗活动。怀仁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清代已形成燃煤旺火祈福迎春民俗,清乾隆《大同府志》记载:“元旦,垒炽炭于门,状若小浮图,名曰‘旺火’。” 其主要形式是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旺火形成时,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景象壮观...
查看更多
1
33
34
35
36
37
5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