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3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二十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53)
机构
(0)
政策
(4)
资讯
(316)
清单
(105)
资源
(52)
学术
(74)
百科
(0)
其他
(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从乞巧节到情人节
2013.08.12
论坛
从乞巧节到情人节——“七夕”在当代的蜕变 只要我们稍微关注一下身边的生活,就能发现,七夕节,这个历史悠久一度式微的传统节日在当前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如果说传统社会中的七夕节主要是女子们表达美好愿望,乞巧(智)、乞美、乞子、乞夫的重要时刻,那么如今它正在成为具有婚姻、恋爱关系的男女双方表达爱情的要紧日子。简言之,七夕节目前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情人节的蜕变。 在文化交流频繁的情况下,西方的传统节日圣瓦伦丁节以“情人节”的名称与玫瑰花、巧克力、烛光晚...
查看更多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延续内核重于回归形式
2013.06.27
论坛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延续内核重于回归形式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自2008年1月1日起,中秋、端午、清明传统节日与春节一起成为我国法定节假日;端午,还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这样一个受到特殊对待的传统节日,我们今天会怎样度过?端午,又能否如政府与专家所期待的那样,在传统文化传承上起到应有作用? 端午节味儿淡了 端午节在传统中是个盛大节日,“一个端午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蒿,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
查看更多
“春节文化摄影(视频)优秀作品展”在京举行
2013.06.09
其他新闻
“春节文化摄影(视频)优秀作品展”在京举行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为获奖代表颁奖 一等奖作品 馒头飘香 李咸德 二等奖作品 瑞雪迎春 龙剑辉 三等奖作品
元宵节
民俗——探灯 谭德乐 本网讯 在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围绕“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这一主...
查看更多
刘魁立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013.04.02
论坛
刘魁立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嘉宾访谈]:4月2日14时,著名民俗专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参与。 [刘魁立]:各位网友大家好![14:07] [网友面具佬]: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国家主流的节日,总体来看,有何性质差异?[14:07] [刘魁立]:我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宗教的关系比较疏远,而西方的主流节...
查看更多
非遗进校园”:活体传承的创举
2013.03.29
专题报道
“非遗进校园”:活体传承的创举陈朝霞 上林湖的传说、粉塑、工艺竹编、箍桶技艺、犴舞、蛟川走书、木偶摔跤、水火流星……这些名词让很多人感到陌生,这些植根在宁波土地上的民间文学、手工技艺、曲艺、民间舞蹈、传统体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仿佛一段久远的记忆,与现代都市生活相隔遥远。然而,在宁波许多中小学校校园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它们所吸引,正在关注、学习、传承这些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切,要归功于宁波市文化部门推出的“非遗进校园”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谋求城市化与非遗保护的共生发
2013.03.29
论坛
谋求城市化与非遗保护的共生发吴安新 邓江凌 陶瓷台灯等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进入现代家庭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乡土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没有乡土社会这块“土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失去生存的依靠和发展的空间,极易丧失自我,成为历史的遗迹。随着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社会必然要向市民社会转化,“有农业无农村,有社区无农民”将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前景,这种貌似合理的变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其实是重大的挤压,甚至可以说,农村城市化在某种意义上抽走...
查看更多
警惕非遗保护中重“器”轻“道”的倾向
2013.03.11
论坛
警惕非遗保护中重“器”轻“道”的倾向 当前,世界范围内非遗保护日益兴盛,从立法、普查到建立代表作和传承人名录,再到各种形式的展演、展示、展销、讲座、培训、论坛,本世纪初兴起的非遗保护,连同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启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遗产时代”,也给非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如中国、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等,非遗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空前重视,被视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和民族文...
查看更多
“传统节日文化论坛”在京举行
2013.02.21
其他新闻
“传统节日文化论坛”在京举行 本网讯 在2013癸巳蛇年春节假期刚过、另一个重要传统节日
元宵节
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传统节日文化论坛” 2月21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举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高显莉,副院长吕品田及国内在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著名专家、学者和有关媒体代表等共五十余人参加了此次论...
查看更多
吹打并重的上党八音会
2013.01.08
专题报道
吹打并重的上党八音会 邓佳丽 上党八音会街头游行 在中国民间音乐史上站一席之地的山西民间吹打乐,是群众自发组织起来以自娱为目的的乐社组织活动。在民间又称作八音会音乐,在晋城境内诞生的“上党八音会”(包括晋城的城区、泽州、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六地),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这门古老的音乐艺术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是极其珍稀而...
查看更多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12.06.25
论坛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周和平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的文化遗产,如万里长城、故宫、古代典籍等;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等方式传承下来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音乐、歌舞、武术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有形”或“无形”的形态存在,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创造并与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
查看更多
1
45
46
47
48
49
5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