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6   星期日   农历六月十二   
搜索
新闻聚焦
观众正在展厅内参观 乐清首饰龙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参与的文化实践形式,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发挥着重要载体作用。日前,在“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际,“过年——春节主题展”亮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12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0余件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节庆欢歌 祈愿迎新
要闻
观众正在展厅内参观 乐清首饰龙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参与的文化实践形式,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发挥着重要载体作用。日前,在“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际,“过年——春节主题展”亮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12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0余件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非遗馆
12月21日(农历冬至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协办的“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 本次主题展展览面积2600平方米,共展示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展览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为主题线索,串联起与春节相关的不同地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以融入不同地区各有特色的节日习俗、还原百姓的生活场景为基本设计理念,通过300余件国家级和省级非...
查看更多
新闻聚焦
12月21日(农历冬至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协办的“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 本次主题展展览面积2600平方米,共展示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展览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为主题线索,串联起与春节相关的不同地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以融入不同地区各有特色的节日习俗、还原百姓的生活场景为基本设计理念,通过300余件国家级和省级非...
查看更多
要闻
12月21日(农历冬至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协办的“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 本次主题展展览面积2600平方米,共展示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展览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为主题线索,串联起与春节相关的不同地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以融入不同地区各有特色的节日习俗、还原百姓的生活场景为基本设计理念,通过300余件国家级和省级非...
查看更多
新闻聚焦
“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卒)始也。”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 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年”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一岁之始,亦是百节之首,其历史之悠久,至晚可追溯至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祀活动。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发《太初历》,复以夏历春一月为岁首,后世历代自此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同时以二十四节气之立春日为“春节”,后者专指祭春神、鞭春牛、祈丰年的日子。 《史记》《汉书》称正月...
查看更多
论坛
“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卒)始也。”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 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年”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一岁之始,亦是百节之首,其历史之悠久,至晚可追溯至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祀活动。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发《太初历》,复以夏历春一月为岁首,后世历代自此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同时以二十四节气之立春日为“春节”,后者专指祭春神、鞭春牛、祈丰年的日子。 《史记》《汉书》称正月...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按照中国传统历法,正月初一是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春节不仅是旧岁与新年的交替,更是文化与情感交织的庆典。春节前后,从农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辞旧迎新、吉祥平安、团圆和谐都可具化为庆祝仪式。这个过程叫做“过年”。无论是万里归家、祭祖、拜年的乡愁寄托,还是做年夜饭、贴春联、买年画的欢乐忙碌,又或者是逛庙会、游灯会的热闹体验……以家庭为单位,中国人共享同守的这些传统习俗汇聚成春节的独特韵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自古以来,“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大地被称作“龙的故乡”,我们也自称为“龙的传人”。龙作为代表性文化元素广泛出现在建筑装饰、年画、剪纸、服饰等多种艺术类型中,早已融入我们的衣食住行。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几乎每一个节日都会出现龙的身影,人们通过龙舞、龙灯、赛龙舟,表达对未来生活风调雨顺、喜乐幸福的期盼。 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据不完全统计,与“龙”密切相关的项目有81项,涉及传统舞蹈,民俗,传统体...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