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6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九   
搜索
论坛
【摘要】正在建构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志”具有多重学术内涵和人文品质,是融汇了史学、自然科学、哲学、人类学的综合书写形式。在知识论层面,非遗志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类型,亦有望形成一种相对完整的研究范式。非遗志与民族志、民俗志研究方法互融,与地方史志视域互补,将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推动非遗学科建设,助推非遗科学保护与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文化档案;方志;民族志 引言...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和中国非遗保护法规文件精神指导下,20年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及相关文件有着不同的逻辑走向,前者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社区主体性及其创造性,后者重视统一性、民族主体性与传统性。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特色在于:国家主导的系统性保护格局与相关制度创新,社会全面参与的中华文化传承,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逐步增强的“非遗的人民性”。基于非遗保护的历史与经验,未来的中国非遗保护实践需...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年画丰富的图像及内涵承载着人们关于传统节日的视觉记忆。近百年来,受工业的发展、审美观念的改变、年俗的衰落以及城镇化发展等因素影响,传统年画的日常使用和技艺传承逐渐式微。大众对年画的固有认知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年画的当代发展。自我国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年画这一公共文化领域内的图像艺术在视觉生产、审美观念、表现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均呈现出与以往的巨大差异。对传统的延续和保护不应成为年画创新发展的限制,在政府主导和民间主动求新的双重背景下...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系统回答了“为什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什么样的文化遗产”“怎样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可梳理为“为什么保护传承”“保护传承什么”“怎样保护传承”三个方面。 【关键词】习近...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春祈秋报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羌年亦在此列,乃中华年节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整体把握羌年的意义,不可不知晓村寨仪式中经释比之口诵唱的史诗《木姐珠》和《羌戈大战》。两部史诗颂祖唱史,在经年的传承中形成了族群文化认同。这种认同维系着群体社会的精神空间,增强着群体生存的文化信心,激发着群体发展的心理动力。着眼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秉持非遗保护的整体性、系统性理念,对羌年的过往历史与现实存在、民间实践与官方助力、生活样态与学术研究进行多...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羌年不断变迁,不断被解构。通过再现记忆场、耦合节庆事象、重构节日内涵,唤醒、延续并建构出新的集体记忆,将个体记忆与民族国家的历史重叠,使得今日之羌年得以重构。在新的神圣空间中,新的集体记忆形成新的凝聚力,由此增强了民众的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不仅是对羌年所代表的羌族传统历史文化的认同,更是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关键词】羌年;集体记忆;文化变迁;文化空间;文化认同 羌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