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4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廿一   
搜索
论坛
【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两者都将语言列为第一类非遗项目,但目前在非遗实施中并未明确体现语言和方言的地位。本文认为语言和方言本身就是非遗的载体,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是族群的精神家园,因而应将语言和方言(尤其是濒危语言方言)明确列入非遗项目,并分别从生活性、研究性、技术性三方面实施有效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非遗;语言;方言;保护;传承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
查看更多
(鲁文旅发﹝2021﹞18号)
通知公告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鲁文旅发﹝2021﹞18号 各市文化和旅游局: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推进我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我厅组织制定了《山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文化和...
查看更多
(鲁文旅发﹝2021﹞18号)
地方新闻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鲁文旅发﹝2021﹞18号 各市文化和旅游局: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推进我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我厅组织制定了《山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文化和...
查看更多
颁行十周年
6月18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法学会、贵州省律师协会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贵州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喜迎建党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及贵州非遗高质量发展研讨座谈会” 在贵州省美术馆举行。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贺国锋,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占霞、省律师协会会长白敏等领导,余未人、罗运琪、张诗莲、朱伟华、麻勇斌、杜江、唐亚平等部分贵州...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18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法学会、贵州省律师协会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贵州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喜迎建党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及贵州非遗高质量发展研讨座谈会” 在贵州省美术馆举行。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贺国锋,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占霞、省律师协会会长白敏等领导,余未人、罗运琪、张诗莲、朱伟华、麻勇斌、杜江、唐亚平等部分贵州...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传统工艺是一个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集合体,关乎人的本质创造力。唯有以当代生活为目标,传统工艺才能真正走入人的内心,体现出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因此,既要从工艺的造物观念、技艺等角度审视发展历史,又要立足当下、立足生活,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着眼文化、产业和生活,进一步激发内生动能,服务当代发展。 【关键词】传统工艺;内生动能;文化;生活 2015年,“振兴传统工艺”写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2017年,“实施传统工艺振...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与文化遗产“物质”与“非物质”的二元对立观点相反,文化遗产所涉物质具有主体性,并且以非意识的发生性方式作用于非物质的技艺与生产方式之中。文化遗产之物并非纯粹的客体,具有主体性,也具有“自主”行动的能力,这为其作用于非物质的能动性进行了奠基。诸物对自身形式完善的追求就构成一种发生性的“能在”,也即物的能指性之“能”之所在。正是在此“能在”的作用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在”并不是一种脱离物质的存在,“物”对此物的非物质内容具有规定性...
查看更多
新闻报道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浓厚社会氛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旅游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了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其中,“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系统回顾中国传统工艺百年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成果,展现传统工艺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非遗购物节”让...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浓厚社会氛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旅游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了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其中,“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系统回顾中国传统工艺百年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成果,展现传统工艺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非遗购物节”让...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建立长效保护机制,系统记录非遗资源,大力推动活态传承,宣传展示活动持续不断……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简称《非遗法》)颁布实施10周年、《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简称《条例》)实施2周年之时,回顾总结北京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依托首都资源优势...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