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4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廿一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66)
机构
(0)
政策
(91)
资讯
(487)
清单
(23)
资源
(53)
学术
(395)
百科
(1)
其他
(1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西藏:擦亮非遗这张高原特色“文化名片”
2021.04.30
专题报道
“久河卓舞”传承人尼玛(中)在西藏琼结县下水乡小学进行教学表演。( 新华社发) 国家级芒康弦子舞传承人次仁旺堆。(摄影:觉安拉姆) 西藏古籍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修复珍贵藏文濒危古籍文献。( 新华社发) 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嘎玛乡的民族手工艺培训基地,学员在学习画唐卡。( 新华社发) 【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
查看更多
高舒:超越“物”“象”:中国民族乐器生态发展观
2021.04.29
论坛
【摘要】乐器附身于物,寄托于声,承载着国人的材料意识、修造智慧和美学认知,至今鲜活地扎根于中国土壤。伴随着现代社会对形制与声音、制造与应用的显隐性需求,取自天然材料的传统乐器在文化生态演进中,确立典型,发展为今人心中“中国民族乐器”的标准印象,向海内外传播着传统与现代中国的声音志趣。跳出“物”“象”关系,基于本土知识去拓宽文化事项的维度,认识时代与人所不断赋予文化遗产的规则和意义,方能拥有发展并修复自有生态的能力。 【关键词】民族乐器;乐...
查看更多
高小康:社群、媒介与场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三要素
2021.04.22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从寻求历史的客观“确凿”转向探寻文化意义的“真实”,即活的价值。价值活化的生态根据包括社群、媒介和场景三个要素的演变:与特定文化传承相关的社群从传统的社群扩展到网络社交群,文化传播的媒介从物质媒介转向智能化媒介,以及从历史记忆转向活的生态场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网络社交群;智媒;场景 一、确凿与真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生态根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这个独特的定语“非物...
查看更多
中医药非遗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拓宽传播手段是关键
2021.04.22
论坛
2020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居世界第一。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非遗传承人虽得到了许多方面的扶持,但是总体来看,仍然面临各种生存和发展难题,存在许多难点、盲点及痛点,迫切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
查看更多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标准探微
2021.04.15
论坛
国家级非遗浚县泥塑作品 (图片来自网络)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应排斥标准。只要在生产过程中,坚持技术指标与农耕社会传统生产保持一致,并采用传统生产方式进行量产,那么这种文化产品就依然属于非遗项目类。因为无论是技术指标体系构成的生产标准,还是传统生产方式的量产都不是新鲜事物,其二者在传统社会中早已存在。此外,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生产标准进行传统美术的传统性生产并不会对其造成破坏,而是其在市场经济...
查看更多
朱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主要内容与制度解读
2021.04.12
学 术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合理利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新形势,深入宣传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强化普法和执法,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非遗法》;框架;宗旨;原则;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
查看更多
朱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主要内容与制度解读
2021.04.12
论坛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合理利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新形势,深入宣传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强化普法和执法,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非遗法》;框架;宗旨;原则;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
查看更多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1.04.02
专题报道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完成《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各项任务要求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年度工作任务,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查看更多
胡和平:向着建设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2021.03.25
重要论述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专访,围绕“十四五”时期推动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艺创作,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促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发展乡村旅游,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旅游业恢复发展,加强市场监管、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等作讲述和介绍。胡和平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将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新...
查看更多
卢辅圣:中国书法形态特性
2021.03.18
论坛
【摘要】书法艺术性的发生与发展,建构在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美学基础上,其意义系统、阐释机制一以贯之地保持着传统人文理想,是艺术生活化或生活艺术化的实践体验。书法艺术美用合一,实用性与审美性交融共生,不可分割。书法艺术的专业化表现在最高境界的书品以相应境界的人品为底色,其普泛化则表现在书写行为成为社会成员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存于实用性与审美性、专业化与普泛化所建构的张力场之中,以面对过去的方式把传统转化为当前的生活状态,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文...
查看更多
1
40
41
42
43
44
10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