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3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初七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462)
机构
(0)
政策
(15)
资讯
(1504)
清单
(163)
资源
(415)
学术
(286)
百科
(0)
其他
(7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云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宣传展示活动综述
2020.06.29
各地风采
6月13日是2020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楚雄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云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在主会场楚雄市开发区市民广场拉开帷幕。 启动仪式 中共楚雄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迟中华在启动仪式上致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宣布活动启动。云南省文化...
查看更多
娄烦不“烦”恼:非遗扶贫,能行
2020.07.01
专题报道
省外人一提到山西,第一印象往往是“煤老板”或是“喝醋”,好像十几年未曾变过。“山”外的人对山西,除了上述印象,很难再说出一二,而“山”里的人,望着东南沿海的“富”,西部大开发的“贵”,也不免兴叹。今天的山西发展得怎么样?让我们到文化和旅游部定点帮扶的娄烦县看一看,那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雪梅绣坊刺绣培训受到学员欢迎 2019年2月12日,孙占伟(左一)查看农户家制作的转九曲用的人口灯...
查看更多
湖南非遗展示体验馆正式对外开放
2020.07.03
地方新闻
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暨《“薪火湘传”湖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第一卷)新书发布会在湖南省文化馆举行。发布会上,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尚斌宣布湖南省非遗展示体验馆正式对外开放。 湖南省文化馆馆长叶伟平(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介绍,2019年年底,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对湖南非遗展厅进行了扩容及提质改造:增加了体验互动平台,提升了观众的互动性;改建了一个非遗展示体验馆...
查看更多
非遗赋彩 健康生活 ——天津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回顾
2020.07.06
地方新闻
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办非遗发〔2020〕27号)部署要求,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提高了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营造了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倡导健康生活,展现非遗之美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聚焦...
查看更多
非遗赋彩 健康生活 ——天津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回顾
2020.07.06
各地风采
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办非遗发〔2020〕27号)部署要求,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提高了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营造了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倡导健康生活,展现非遗之美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聚焦...
查看更多
云南非遗助力脱贫攻坚
2020.07.06
专题报道
截至2019年底,云南省已认定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1402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各种方式传承着自己的“独门绝活”,带动全省形成一大批以非遗资源为依托的企业。非遗传统技艺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培训,不仅助力脱贫攻坚,也向世界展示了云南省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张维麟 画 “非遗+扶贫”助农民脱贫增收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提前进入活动状态。6月5日晚...
查看更多
非遗教育该关注什么
2020.07.09
专题报道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为了促进传承与传播,政府与社会各界开展了诸多“非遗+教育”的活动,如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研学等,形式多样、成效可喜。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传播中,需要关注社会、项目本体、传承人、受教育对象等四个方面。这与艺术社会学领域著名的“文化菱形”理论具有相似性,意图、解释、接受、理解共同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播的闭环链条。把握好这四个方面,可以更有效促进非遗教育传播工作。 非遗与社会生态...
查看更多
民俗学艺术论题的转向——从民间艺术到支撑人之“生”的艺术(vernacular艺术)
2020.07.13
论坛
摘要:民俗学研究中关于艺术的讨论通常是在民间艺术或民俗艺术概念之下展开的。然而,这类议论往往深受传统与历史性的束缚,普通人在生活世界里所制作的平凡作品很少有机会能被视作“艺术”。要使这样略失偏颇的论题实现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向,vernacular艺术这个概念应能发挥效用。它所指的,是并不自许为“艺术家”的普通人们受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所驱使而作成的艺术;是在那原本与正统艺术世界的制度、权力或权威无涉的世界里,自学习得艺术技能与知识的人们苦心巧思而成的艺术...
查看更多
江西省博物馆里有个“赣鄱非遗馆”
2020.07.13
专题报道
物华新诗,赣鄱非遗 时光清浅,传承千年 这是江西省博物馆新馆内的非遗展厅“赣鄱非遗馆”,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在设计阶段负责总体策展和大纲编制。 江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承载着赣鄱先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是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园。 这里有雅俗共赏的九江青阳腔、妙剪生花的瑞昌
剪纸
、载歌载舞的赣南采茶戏、精打细磨的莲花打锡、名家辈出的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匠心独运的...
查看更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利用视角下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2020.07.21
论坛
在移动互联和文化交融的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利用对短视频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产业规模、市场主体、行业政策规定等方面分析短视频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短视频产业的趋向,并探讨短视频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内容生态亟待完善、社会关系缺乏凝聚、商业运作模式有待突破等问题,提出要充分发挥作为资源本体、价值要素、关系形态及生活样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创作内容源、关系连接器、商业调节机等作用,以此通过系统性路径构建不断推动短视频产业的...
查看更多
1
141
142
143
144
145
2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