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日前,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将于2月6日启动,截至3月18日本届“非遗月”期间,山东将举办各类活动700余场。    据了解,本届“非遗月”期间,山东省文化厅、省非遗保护中心(省文化馆)将牵头在济南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讲好非遗故事”大赛、“我身边的非遗”全省微视频大赛、“走进新时代 展现新面貌”全省剪纸专题展等活动。同时,山东省直文艺院团将开展非遗主题剧目演出,各市县也将同步举办内容丰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卢群山在制作界首彩陶    作为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安徽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素烧陶、三彩刻花陶逐渐演变为今天的三彩刻画陶。2006年,它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去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在此背景下,界首通过壮大传承人队伍,建设彩陶特色小镇等举措,让彩陶烧制这门...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流光溢彩的《鹊桥相会》、千姿百态的《百旺闹春》、展示齐文化的《稷下学宫》、全长110米的灯王《齐鲁盛世》……2月7日晚,中国淄博花灯艺术节在山东淄博张店区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举行,10万多盏花灯流光溢彩,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了浓浓的传统文化味,也拉开了今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的序幕。  淄博花灯历史悠久,在清代就已闻名全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山东省唯一的花灯艺术文化保护项目...
查看更多
要闻
捷克布拉格“市民会馆”门前的十二生肖展牌受到了当地民众关注(摄影:任鹏)捷克帕拉茨基大学中文专业学生彼得(右)指导小朋友制作宫灯(摄影:任鹏)2月19日晚,2018年“文化中国 四海同春”大型慰侨演出在泰国清迈举行。图为舞蹈《一路风情嘉年华》节目中国的春节正在成为全世界的节日,而中国文化也以春节为载体,走入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自2015年起,来自中国的民间艺术家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以“欢乐春节”庙会的形式为捷克民众带来地道的中国新年欢庆活动。今年,“欢乐春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四海同庆,欢乐中国年”系列活动上,一位女士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学习编织中国香囊结(摄影:刘军) 2月16日,旧金山唐人街举行金龙点睛仪式,庆祝中国农历戊戌狗年的到来,旧金山前市长威利·布朗为金龙点睛。新华社发2月18日,在多伦多的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推出“欢乐春节”新春招待会活动,通过中国剪纸、书法、舞狮表演及民乐演奏等活动,吸引参观者了解并体验中国文化,共度中国农历新年。图为一名女孩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新华社发布鲁塞尔的中国彩灯展举行挂灯仪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美国观众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糖画制作现场美国小朋友在欣赏自己制作的纸风车美国小朋友在制作年画美国民众在史密森学会美国艺术博物馆主办的春节活动现场中国农历新年期间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春节文化活动在美国轮番上演,令喜爱中华文化的美国民众过足了瘾。春节活动人气旺  2月10日,美国史密森学会美国艺术博物馆主办的“中国新年家庭日”活动隆重举行。虽然天降小雨,但依然阻挡不了本地民众领略春节文化的热情。美国艺术博物馆馆长史蒂芬妮·施特比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是我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狗,作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自古就有忠诚的美名。现代人对狗的喜爱更是溢于言表,为此,它们还有了独立的星球——“汪星”。人们把对这些忠诚伙伴的喜爱之情也表现在了古往今来的艺术创作中。戊戌狗年已至,本期我们就从艺术的角度好好聊聊人类的好朋友——狗。民俗文化中的犬犬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品中经久不衰的题材,有关的剪纸、年画、泥塑以及布艺制品,都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清版杨柳青年画《八百千秋》中,一肥腴儿童笑容可掬,左手抚按一只叭狗,右手高举柏树枝,图中以“叭”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18年西安城墙新春灯会。(摄影:刘宁 光明图片)北京欢乐谷的彩灯展。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四川自贡彩灯展亮相华盛顿附近的罗尔动物园。新华社发四川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上,几位游客用手机拍摄彩灯。新华社发戊戌年春节前,一场规模盛大的自贡彩灯会展2月8日晚在国内12个城市同时开启,为全国人民送上了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  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周朝。此后虽朝代更迭,这一习俗却未曾中断,还随着彩灯制造工艺的发展而愈发兴盛,并在唐、宋两代到...
查看更多
论坛
    库淑兰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中国民间艺术大师”,她在由封闭的乡土空间逐渐走向公众视野的过程中,其剪纸作品及人生故事被一再演绎和关注。笔者认为,除了库淑兰剪纸作品的本体价值之外,由其人生遭际和作品传播所交织生成的“库淑兰现象”,则更能从不同角度印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复杂性与立体性,同时也期望引起当下社会及业界对非遗保护机制的深度反思。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库淑兰的关注多侧重对其个人的身世介绍及作品的本体研究方面,但是作为非遗传承及...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窗花、墙花、灯花……逢年过节,传统中国剪纸艺术在大江南北绽放美丽、慰藉乡愁。    正月初二,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新年气氛格外浓。这天,达斡尔剪纸非遗传承人苏梅创作了一个新哈尼卡剪纸作品“过新年”,一张蓝色的彩纸,在她手中三剪两裁,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哈尼卡人物跃然而出,演绎着达斡尔族过新年的场景。    “哈尼卡”达斡尔语意为“眼仁”,形容非常小巧。哈尼卡是达斡尔族的纸偶,是达斡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术,大小从几厘米到20厘米高不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