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姜文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苗族,1971年7月生,贵州省剑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苗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9岁起随母亲学习剪纸,13岁时掌握苗族剪纸技艺,所剪绣样生动美观。作品《姜央射日》被收入《苗族剪纸》一书,《姜央造人》《蝴蝶妈妈》《螺丝媳妇》等一系列苗族神话传说题材的剪纸作品,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出新,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大学毕业后全身心投入苗族剪纸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成立苗族剪纸艺术苑,前后共收徒三百余名;任县妇联妇女民族手工产业协会会长,带领一千余名妇女通...
查看更多
田彦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回族,1978年8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回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5岁时随母亲学习剪纸,10岁便掌握剪纸技艺。后相继在吴忠师范学院美术专业、宁夏大学美术系、南京大学民间剪纸高级研修班学习。作品多表现回族人物和社会生活,撷取清真寺、盖碗、汤瓶等回族生活元素,剪工细腻,线条流畅,造型洗练,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感。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曾在吴忠、银川等地举办个人展,并多次赴阿联酋、塞舌尔、澳大利亚、埃及、俄罗斯等国家交流...
查看更多
伏兆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0年5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回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5岁起随母亲学习剪纸,几十年坚持创作实践,练就了快速剪制肖像的绝活。作品既有年画、农民画的质朴与浑厚,又有漫画的夸张、变形、象征等特点。1997年、2016年两次举办个人剪纸作品展,先后出版《伏兆娥剪纸》《怎样学剪纸》《中国当代剪纸传承大师丛书·伏兆娥剪纸》等作品集。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开设伏兆娥剪纸工作室,现场为游客剪纸,宣传宁夏民间剪纸,培养传...
查看更多
李成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2年6月生,2017年12月去世,山西省岚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花(岚县面塑)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酷爱剪纸、刺绣、面塑等手工技艺,十几岁开始跟随外祖母、母亲学做面塑,一直捏塑到晚年。创作灵感来源于古老的神话、传说以及对各种传统手工的大胆借鉴与尝试,特别擅长制作面塑人物。作品古朴、写意,继承了当地传统面塑的特点。历年获奖作品有《枣山》《二龙戏珠》《八仙过海》《西游记》《仙人跨鹤》《飞鹤起舞》等。常年利用各类民间艺术节公开授艺,还...
查看更多
蒋云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2年9月生,浙江省浦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麦秆剪贴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幼年随母习艺,后向王国英、吴彩霞学习。曾任当地两家公司麦秆剪贴的设计和技术指导,创建浦江民间工艺博物馆。技艺精湛,手法细腻,所作本色、彩色和水墨麦秆剪贴,地域特色鲜明。《清明上河图》等多件作品参展并获奖,《百鸽图》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编写《蒋云花麦秆画》,参编《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浙江卷》和多本中小学教材,中学劳技教材《剪纸、剪...
查看更多
邓友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9月生,湖北省仙桃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麦秆剪贴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出身于仙桃麦秆剪贴世家,自幼随父亲邓道清研习麦秆剪贴技艺。麦秆剪贴画取材于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和吉祥图案等,人物形象刻画尤为传神。表现形式融入对雕花剪纸、烙画、贴画、国画、版画、浮雕艺术的借鉴,综合运用镂空、反衬、叠彩、镶丝、透雕、翻版、撒点、剔刻、堆砌、热熨、冷烫等技艺,布局合理,层次清晰,视觉效果鲜明,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作品获得文化部举办...
查看更多
周铁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10月生,陕西省澄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陶瓷烧制技师。自幼随父在窑场学习陶瓷烧制技艺,20世纪80年代开始独立在自家窑场烧制陶瓷。坚持用传统手工技艺生产,主要制品有狮子罐、老鼠罐、单柄壶、酒圪塔等。绘制的瓷器图案吸收了民间剪纸、面花的造型特征,粗犷古朴,粗中见巧,内容多为寓意吉祥的莲花、牡丹、菊花或“福”“禄”“寿”“禧”等字样。中央电视台“百科探秘”栏目摄制组以他的陶瓷作坊为背景,拍摄...
查看更多
梁尔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11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抬阁(芯子、铁枝、飘色)(隆德县高台)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为梁氏家族秦腔、社火艺术传承谱系中第四代传承人。8岁跟随父亲学习秦腔、社火技艺,12岁已熟记所有传统社火脸谱,担任社火演员。全面掌握高台社火主题情节策划、高台芯子和道具制作、演员装扮、迎神祭祀、现场展演等技术。在传承传统人抬木芯高台社火的同时,引入现代机动车辆做动力和载体,使用钢管代替木芯制作高台社火支架...
查看更多
要闻
  为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自2016年3月起,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机构,先后设立了14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工作站在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民族传统、尊重手工艺人的基础上,积极联系高校、企业、行业协会、文化机构到工作站所在地,为当地传承人举办研究培训、开展设计创新和展览销售等工作,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弘扬传统工艺,发展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和品牌,带动当地就业增收。  2018年7月至10月,传统工...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1月2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传承德泽·丰芜康宁——河北承德满族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活动在北京恭王府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出席并宣布活动开幕。  本次展示月活动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恭王府)2018年度中国内地城市展览展示活动的收官之作。活动撷取了承德市丰宁、宽城、围场三县满族传统文化精华,布糊画、丰宁满族剪纸、宽城背杆、丰宁满族吵...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