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434)
机构
(0)
政策
(15)
资讯
(1486)
清单
(163)
资源
(406)
学术
(285)
百科
(0)
其他
(7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剪纸
(回族
剪纸
)
2018.12.14
相关项目
查看更多
秦淮灯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京市 秦淮灯会是历史上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 秦淮灯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时期,都城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堪称全国之冠。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逐渐开始享有了“秦淮灯火(彩)甲天下”的美誉,秦淮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俗称“灯船”)随之蜚声天下。 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
查看更多
端午节(安海嗦啰嗹习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晋江市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等。“端”有“初”的意思,故“初五”称为“端五”。夏历(农历)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为午月,加上古人常将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习俗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五月五日的毒日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纪念...
查看更多
端午节(五常龙舟胜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等。“端”有“初”的意思,故“初五”称为“端五”。夏历(农历)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为午月,加上古人常将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习俗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五月五日的毒日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
查看更多
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宝山区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等。“端”有“初”的意思,故“初五”称为“端五”。夏历(农历)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为午月,加上古人常将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习俗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五月五日的毒日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
查看更多
端午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文化部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夏历(农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传遍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始于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这些说法经...
查看更多
春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文化部 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新年指夏历(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过这个节日。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有关传说很多,其中以“年”兽传说、熬年传说和万年创建历法说等最具代表性。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立春最早是祭天、祭农神和祭春神、鞭春牛、祈丰年的日子。《史记...
查看更多
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境内,北距吉安市约8公里。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此地的窑口得名“吉州窑”。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是在吉州起源、传承与发展的制瓷和烧造工艺。 吉州窑彩绘瓷以含蓄秀丽、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彩绘瓷史上独树一帜。
剪纸
贴花工艺创烧于南宋,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为单色
剪纸
,直接把
剪纸
纹样贴于器物坯胎上,再施上一层釉,待釉干后剔掉
剪纸
纹样,就得到釉色与胎色相对的图案。另一种是双色
剪纸
,是将
剪纸
纹样直接贴在已上过含铁量高的底釉器上,再薄施一层含铁...
查看更多
陶器烧制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是指采用当地优质高岭土为主要原料,经筛选、淘洗、陈腐、制泥、拉坯成型、施釉、刻花等多道工序,烧制刻花瓷的传统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因地得名,最早起源于唐代平定州的柏井古镇,现主要流布于山西省平定县及昔阳、盂县等地。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采用当地高岭粘土经陈腐、除铁、配料、研磨、蒸空练泥等14道工序制坯,在坯胎未干前以刀代笔刻花,一气呵成,线条俏丽流畅,形象生动概括;采用黑白两色为主要表现手段,经过特殊烧造、窑变,作品具有一种融材...
查看更多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澄城县 陕西关中东部的澄城县尧头镇出产粗瓷。此地煤炭资源丰富,又有坩土矿分布于沟涧的石崖中,夹生白、紫两色的原料,便于烧制陶瓷、砂器。当地农民利用农闲,夏秋制坯彩绘,入冬烧窑销售,代代相传。 据明代县志记载,澄城“瓷砂始于唐”,至明清时达于兴盛。尧头瓷全部用土法手工生产,原料采自当地坩土,加工过程包括泥浆、制坯、施釉、煅烧四道工序。浆泥先取干土矿石粉碎,投入水池浸泡数日,再搅拌成浆,分池沉淀。粗泥制成瓮、盆等...
查看更多
1
156
157
158
159
160
24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