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杨兆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11月生,江苏省金坛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金坛刻纸)代表性传承人。童年受剪纸艺人夏阿凤启蒙和熏陶,模仿剪鞋花、门笺等。20世纪60年代经剪纸老师姜兆芝指教,练就刻纸基本功。70年代参与县文化馆美术创作并得到著名剪纸艺人张吉根指点。1975年,刻纸作品《大干促大变普及大寨县》入选江苏省农民画展。其刻纸具有外刚内柔、顿挫有力、刀法细腻、线条流畅之特点。作品取材广泛,创意新颖,传统技艺与现代流行风格完美结合。代表作有《普天...
查看更多
王桂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12月生,江苏省新沂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徐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受父亲留下的木雕图案和母亲留下的绣品影响,从小对剪纸产生浓厚兴趣。最初作品多为窗花和鞋花。后来参加邳县(今邳州市)举办的剪纸培训班,开阔了视野,剪纸技艺大有长进,在传统的基础上渐有突破,风格趋向淳朴豪放,自成一家。创作从不打草稿,依靠对事物的观察默记,“闭目如在眼前,出手即在剪下”。代表作有《洗床单》《农村生活剪影》《春耕秋收》等。为了弘扬剪纸艺术,招...
查看更多
张方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4月生,江苏省金坛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南京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出身于江南剪纸世家,继曾外祖母、舅爷马志宏、父亲张吉根之后,为南京剪纸第四代传人。从事剪纸工作五十多年,擅长不用画稿徒手剪,先后创作出大量剪纸作品。《双鱼》《九鱼图》《斗香花·蝶恋花》《猫头鹰》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和展示,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多个奖项。参与...
查看更多
倪秀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7年5月生,黑龙江省方正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方正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母亲影响酷爱剪纸。1982年,参加县美术(剪纸)创作班,随创作班老师以及当地民间老艺人学习剪纸。2004年,作品《东北大豆香》系列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奖。2013年,获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颁发的中华剪纸艺术创作成就奖。以抢救、保护和发展方正剪纸为己任,努力培养新人,先后创建了德善剪纸艺术...
查看更多
陈永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10月生,广东省佛山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广东剪纸)代表性传承人。1960年入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师从佛山剪纸老艺人梁朗生。从事剪纸艺术五十余年,经验丰富,作品以线条纤细流畅、玲珑剔透、题材广泛、形式新颖、手法多变著称,尤其擅长制作装饰现代建筑的巨幅剪纸。代表作之一的大型剪纸壁画《佛山秋色盛会》高达4米,长达21米。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展览并获奖。积极将剪纸技艺传授多名徒弟,使之后继有人。
查看更多
张玉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3月生,河北省广宗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教音乐(广宗太平道乐)代表性传承人。14岁开始学习太平道乐的器乐演奏,掌握了管子、笙、笛、箫等吹奏乐器,是太平道乐第二十代弟子。不仅精通各种道乐乐器的演奏,还能诵读经典,主持宗教科仪,善于道教书法和剪纸艺术,并制作了失传两千多年的次低音管,使太平道乐的演奏更为悠扬动听。为保护和传承太平道乐,整理了六十多本典籍,共计十二万字,涉及乐曲曲目一百二十一首。所在的广宗太平道乐演奏团经常应邀...
查看更多
李富先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3月生,青海省湟中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抬阁(湟中县千户营高台)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湟中县千户营高台核心地区的千户营村,自幼耳濡目染,喜爱涂脂抹粉的“高抬娃娃”,尤其喜欢扎制高抬。从少年时起,每年正月里老师们绑扎高台时,就在一旁专心致志地观看、潜心揣摩。后拜当地千户营高台第九代传人李生英为师。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学习,绑扎技艺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千户营高抬制作所涉及的刺绣、扎花、剪纸、木雕以及演员脸谱的勾、抹等各种技艺均娴熟...
查看更多
何静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4年10月生,湖南省江永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女书习俗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女书。擅长女红手艺,能绣多种花草,会织女书花带;善于剪纸,能剪龙凤呈祥、喜鸟咏梅、鸳鸯戏水等十八种花色;会吟唱、吟诵女书歌九十六首,其中有六十二种曲调。用女书文字记录女书生活和习俗,创作了《静华思逝儿》《十念亲娘》等五十多部女书作品,部分作品刊登在《湖南日报》上。参与编创女书文艺作品,参加女书宣传活动,参演舞蹈《女书之歌》在湖南省第二届艺术节上...
查看更多
郑蝴蝶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6年9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包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自治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包头剪纸世家王引第第四代传人。从小随母亲王梅花学习剪纸,可不描不画,取纸即剪,剪随心到,运用自如。剪纸题材广泛,底蕴深厚,粗犷与细腻相协调,传统与现代相统一,浅显中饱含教益,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点。剪纸代表作有《母爱》《三十六眼窗花》等,另有《吉祥剪纸入门》等著述。
查看更多
吴通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苗族,1951年3月生,2018年10月去世,贵州省台江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5岁开始随母亲、祖母、外祖母学习苗族传统绣花、画花剪纸、纺纱织布、染布等技艺。掌握破线绣、锁边绣、叠绣等几十种苗族服饰针织绣技,并在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独创性。其作品技艺精湛、艺术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苗族文化意蕴和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如从苗族古歌中提炼表现元素的《金银妈妈》《开天辟地》《铸日造月》等,取材于苗族民间故事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