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434)
机构
(0)
政策
(15)
资讯
(1486)
清单
(163)
资源
(406)
学术
(285)
百科
(0)
其他
(7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民俗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2009.07.30
论坛
民俗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乌丙安 众所周知,近现代中国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了惨重的扫荡和破坏。经过近几年国际、国内多方面的努力,中国从各民族民间各界到各级政府,上上下下终于形成了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其中,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公布的中国4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央政府在今年6月批准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18项,就是最鲜明的例证。 但是,毋庸讳言,到目前为止和已经取得的上述成就相对应...
查看更多
隔纸传情 影中世界
2009.07.28
专题报道
夜晚,立起一张白色的平面布幕,背后打上灯光,用半透明的皮质偶人紧靠幕布表演,伴以艺人们的地方乐曲和说唱,意趣别致…… 发祥地的华县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北方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有些地方俗称“驴皮影”、“牛皮娃娃”、“吼塌窑”等。关于皮影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为西汉宫女为哄太子不哭,用梧桐叶剪成人形,在窗户外晃动显影而发端;另一说法是汉武帝思念去世的李夫人,有臣拉帐幔,点灯烛,用布帛人模拟李夫人走动...
查看更多
王鼎志:“非遗”是“真”的文化
2009.07.10
论坛
王鼎志:“非遗”是“真”的文化 ――本报记者专访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鼎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咱老百姓的文化,它们反映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的文化遗产有很厚的积淀,但缺少传承。 “非遗”是老百姓自己的文化 记:您会用一些民间艺术装点自己的家吗? 王:我已经用了。我的房子里挂着
剪纸
、皮影,还有一个梭子,上面画的脸谱,还搞了一个泥塑的牛头。我不挂国画,更不挂西洋那些东西...
查看更多
黄山打造“非遗村”
2009.07.10
其他新闻
黄山打造“非遗村” 到黄山徽州区寻访的游客们,可能不久后就会在位于潜口民宅博物馆里的非遗基地里看到跳钟馗、渔翁戏蚌、徽州宗族祠祭等民俗演出项目。不过,在非遗基地里展示更丰富的非遗内容只是管理方的短期计划,“使潜口民宅的每处古建筑都成为非遗展示的窗口,打造非遗街、非遗村”才是他们的目标。多年来,黄山市坚持以邓小平的旅游经济思想为指导,“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在保护和传承徽州文化资源领域取得了不少成就。 保护好徽州文化资源,是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
查看更多
南京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2009.07.07
其他新闻
南京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7月7日上午,“我是小小传承人”夏令营活动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拉开帷幕,数十名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将开设“非遗课堂”,手把手地教小学生们学习
剪纸
、泥塑、彩绘葫芦等民间绝活。随着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的“活化石”正从“深闺”走进社会的每个角落,而学校课堂已经成为非遗传承的“主阵地”之一。 去年年初,南京十三中锁金村分校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白局演出”。徐春华、周慧琴和黄玲玲等白局艺...
查看更多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开幕
2009.06.13
其他新闻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开幕 本网讯 6月13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汇集了全省一大批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中华老字号等项目。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道宏、省政协副主席张生朝、李东玉、省政府副秘书长孟建国、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秦天行、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喻建宏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并为大展活动剪彩。开幕式由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
查看更多
生活陷入困境手艺后继无人 文化遗产谁传承
2009.06.12
论坛
生活陷入困境手艺后继无人文化遗产谁传承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正面临着尴尬:一些掌握着特殊工艺制作技巧的老艺人在艰难度日,极具浓郁北京特色的手工技艺后继乏人。在日前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中,我们发现传承人的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分布在各地的濒临消失的遗产项目,又以80高龄以上的传承人为主。 有几位40岁左右的传承人,又多是继承家传手艺。而对更年轻的一代人来说,除了投入有人愿意投入欣赏的、关注的眼光,这些老手艺已不再有现实的吸引...
查看更多
新华调查:校园传承能否成为“非遗”保护的良方
2009.06.12
论坛
新华调查:校园传承能否成为“非遗”保护的良方 今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记者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开调查发现,由于生存土壤消失、难见经济效益,“非遗”保护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为破解这一难题,宁夏、福建等省份近年来开始探索通过“非遗”进校园、将“非遗”技艺编入教材,探索“非遗”的校园传承保护模式。校园传承,能否成为“非遗”保护的一剂良方? “非遗”保护尝试校园模式 京剧走出了“非遗”校园传承保护模式的重要一步。今年3月,教...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钱途,才有前途?
2009.06.11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钱途,才有前途? 2003年,为保护“民族的DNA”―――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申报工作,我市一大批民间表演艺术、造型艺术、民俗风情等脱颖而出,成为万人瞩目的“省遗”、“国遗”。 借着“省遗”、“国遗”的光环,有的遗产扶摇直上,得到了有力的保护和发展,有的遗产虽提高了知名度,却终难改变衰落的命运。大体来讲,主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命运的,恰恰是物质―――钱。钱途好的遗产,前途大多光明;钱途不好的,前途大多灰暗...
查看更多
手工艺人:展非遗风采 亮三晋神韵
2009.06.11
专题报道
手工艺人:展非遗风采 亮三晋神韵 6月10日上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太原煤炭博物馆隆重开幕。来自孝义的皮影、闻喜的花糕、临汾的“土圪塔”手工布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的现场绝技演绎,博大精深、精彩纷呈,成为本届大展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40年绣就“布老虎”创新传奇 刚走进煤炭博物馆,一只只五彩缤纷、精巧可爱的布老虎深深地吸引了前来参观的人们。只见一位阿姨正在穿针引线,一只可爱的布老虎很快就穿上一件“五彩霞衣”。 精巧可爱的布老虎...
查看更多
1
225
226
227
228
229
24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