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封明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8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师。1947年进入苏州中国乐器社学习,师承著名民族乐器制作大师吕伟康。1958年,进入苏州民族乐器一厂从事民族乐器的制作和改革。1996年退休后,受聘于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做技术顾问。七十多年来致力于民族拉弦、弹拨乐器的制作实践,尤以制作二胡、古筝见长。木工技艺精湛,能对不同质地、厚薄的皮膜和不同纹理、质地...
查看更多
徐振高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11月生,2019年4月去世,上海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技师。1958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1963年,与师傅缪金林等共同研制成功S型岳山二十一弦筝,不仅扩大了音域范围,而且美化了古筝的样式,后被轻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已成为全国古筝的通用样式。不断探索创新,从古筝的装饰、琴码的调整到琴弦的改良,实现了古筝制作发展的蜕变。创意设计的双鹤朝阳样式的古筝已成为现代古筝的...
查看更多
程建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生,河南内乡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宛梆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作曲。程建坤17岁考入内乡曲剧团,拜尚元金为师学习笙笛演奏,1960年进入郑州市曲剧团后随曹铁林、何宜芝习古筝演奏,1980年拜著名宛梆艺人崔喜富等为师,全面收集整理宛梆唱腔音乐,并有一些相应的创作和研究成果发表。自1980年起,又陆续培养多位宛梆音乐创作人才,为宛梆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查看更多
曹桂芬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8年6月生,河南省邓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筝艺术(中州筝派)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父学筝,深得曹派筝艺术精髓,并随父学了许多河南大调曲子、曲牌。1954年入开封市曲剧团任古筝演奏员,1978年调入河南省曲剧团。1963年受邀参加全国首届民乐独唱独奏会,演出《陈杏元落院》《上楼》《曲牌联奏》。中国唱片社为其灌录的唱片畅销海外。演奏的筝曲被影片《屈原》《桂林山水》使用。1989年应香港雨果录音公司邀请,录音曹派筝曲二十一首。以...
查看更多
徐晓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7年10月生,2016年8月去世,浙江省杭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浙派)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书香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师从徐元白、张味真等多位古琴名家。在五十余年的实践中,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亦有在传统基础上的发展,演奏洒脱、细腻、淡雅、清新,形成了兼有浙派古琴艺术特点和个人特色的演奏风格。先后在杭州歌舞团、杭州艺术学校从事古琴、古筝演奏和教学工作。2001年成立霞影琴馆,广泛传授古琴艺术。演奏极具艺术感染力,并以弦歌雅唱...
查看更多
杨秀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生,广东潮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音乐代表性传承人。曾师从徐涤生学习古筝演奏,先后在汕头地区文工团、汕头市潮州音乐曲艺团工作,1981年任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校教师,并赴台湾地区、新加坡、荷兰、比利时等地讲学,培养出大批古筝、琵琶等演奏人才。其演奏雅尔不矜、丽而不俗、清朗恬淡、意境悠远,多次为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录制节目,出版《千声佛》等个人CD专辑。
查看更多
宋光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生,河南邓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板头曲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邓州市文化馆教师,河南古筝研究会会员、邓州大调曲研究会会长。曾从曹东扶、何宜之、王之扶等学习古筝板头曲、大调曲的演奏、演唱及三弦、琵琶等乐器,先后在县曲剧团、豫剧团、南阳铁路文工团、邓州市文化馆等单位从事音乐设计和演奏。他较为全面地继承了前辈演奏家的艺术传统,演奏的板头曲、大调曲细腻动听、韵味纯正,代表曲目有《山坡羊》《高山流水》等,发表《论三不各》等多种论著。
查看更多
成果展示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隆重开幕。根据进博会新闻宣传工作总体部署,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上海市文广影视局联合策划举办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在进博会新闻中心同步开展。展示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等领导同志到展区视察,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次展览专为进博会新闻中心度身定制,面向中外媒体记者观众,主题为...
查看更多
谈“中秋”
2018.09.26
论坛
(原标题:《由“中秋”谈传统节日在当今:赋予传统文化绵延不断的生命力》)主持人:路斐斐 对话人:萧 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高 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侯仰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张 勃(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祈求团圆的意念深藏在中华民族每个人心灵深处  路斐斐: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学者认为,中秋节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上古的祭月之礼,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极具东方文...
查看更多
要闻
8月8日,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巡展的开篇首展在全世界最古老的图书馆——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精彩亮相。“文化越古今”——生活中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和亚历山大图书馆承办,既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上海与友好城市亚历山大省在文化领域的全新合作。本次展览特别选择了世界文明的标志性文化场馆作为展示平台。亚历山大是地中海的千年古城,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