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3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初七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全国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拉开帷幕。展演展示、互动体验、产品展销……越来越多非遗项目线上线下融入现代生产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新华社记者近期在多地调研,感受非遗传承发展情况。 为“绝活”注入青春气息...
查看更多
各地风采
自2012年以来,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一场融汇昆曲与古琴两大经典国粹的艺术盛宴都会在北京恭王府大戏楼如约而至。这便是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支持下,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共同主办的——“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 2022年因疫情原因,活动不能按惯例举行演出,为满足广大昆曲和古琴爱好者的欣赏要求,特选取历届演出的精彩节目进行云播放,以回顾这些百看不厌的经典作品,作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查看更多
要闻
自2012年以来,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一场融汇昆曲与古琴两大经典国粹的艺术盛宴都会在北京恭王府大戏楼如约而至。这便是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支持下,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共同主办的——“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 2022年因疫情原因,活动不能按惯例举行演出,为满足广大昆曲和古琴爱好者的欣赏要求,特选取历届演出的精彩节目进行云播放,以回顾这些百看不厌的经典作品,作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厅字〔2021〕31号)精神,提高新时代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水平,助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4月28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商务厅、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乡村振兴局、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12...
查看更多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2021年度报告发布
专题报道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页面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供稿 为实时监测评估非遗传播活力,加大融媒体非遗宣传力度,把脉民众非遗需求,促进城乡非遗发展,进一步助力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积极整合文化和旅游领域媒体、智库和产业资源,依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传云”平台,开发上线了“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实现对国家级非遗项目(1557大类、3610子项)传播活力情况的动...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理论研究随之掀起热潮。近20年来,昆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赡的成果。考察近20年昆曲相关文章、图书、学位论文、学术活动等,可以看到昆曲理论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昆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愈加紧密,昆曲研究愈加关注当下,昆曲的传承与发展、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转化等问题依然是人们讨论的重点。同时,昆曲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一直没有停歇,昆曲知识的普及和艺术的宣传推广更加深入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原来我们平常书写的纸是这样制作出来的。”10月23日,作为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主题活动之一,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成都美尔研学承办的“巴蜀非遗少年行”第七站来到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50多名学生在传承人的带领下现场体验了抄捞纸张,感受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的魅力。 四川省近年来是如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传承的? 社会机构科学设计 非遗与研学相得益彰 作为第八届国际非遗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活力展示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实现对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和3610个子项非遗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5个指标维度,综合计算出今年9月非遗活力值共计578209,城市非遗活力值均值193.57,较8月数据增长220.43%。在数据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得出9月非遗传播呈现七大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考察调研,当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十三五”期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近8000万元用于非遗传承保护。 陕西省拥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87项、省级非遗项目674项。 288项非遗项目、412类非遗产品线上线下展销。 12个国家重点扶持非遗工坊建设稳步推进。 看演出、品非遗、赏民俗……国庆期间,非遗文化成为众多景区凸显文化特色、营造文化氛围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近日,关中民俗博物院等13个单位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进一步推动沿黄区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交流互鉴,彰显文化自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生活,带动设计力量参与黄河流域传统工艺创新工作,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提高黄河流域非遗文化国际传播影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9月30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洛阳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黄河非遗国际创意周活动在在洛阳古代八小景之一的“瀍壑朱樱”正式揭幕...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