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6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十三   
搜索
地方新闻
新期承旧岁,盛世传佳音。为了使打谱会列席代表更为充分地感受非遗魅力,沉浸在更为浓厚的学术氛围,1月14日,第二届浙派古琴打谱会第二日会程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名家打谱讲坛与第三场打谱学术音乐会相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共计150余名打谱代表来到浙江非遗馆三楼传统表演艺术厅开展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   第二届浙派古琴打谱会1月13日于浙江杭州隆重召开,本次活动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省非物...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喜庆祥和节日氛围,确保人民群众“欢欢喜喜过大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统筹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于2024年1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八)至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推出“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8个板块,涉及文化艺术、公共服务、非遗保护、休闲消费、冰雪旅游、文博展览等方面,打造横向一体、纵向贯通、全区联动的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体系,推动春节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切实增强人民属感、获得感、幸福...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记录整理者是民间文学传播链上的重要一环,他们集接受者、传播者、学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在记录整理活动进行的不同阶段,他们的多重身份之间不断发生流动,这是客观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他们的身份认同则是主观的,主要受其记录整理目的、语言能力、学术训练以及对传统的熟悉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身份认同,产生不同属性的记录整理文本。以蒙古族民间文学记录整理的历史实践为例,分析记录整理者身份的认同,反思既往从民间文学记录整理方法论角度认识和评价不同...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中国思想对礼、俗的关注始于2000多年前,而且是一个高度成熟、持续的传统。但在晚清礼教批判的背景下,现代学术史中的礼俗研究始于以俗释礼与俗的上升,这一开端引发出两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是现代民俗学更彻底地解构礼的神秘性,最终使得礼、俗越出礼学视野,均成为民俗学的材料;另一方面则是礼学也在部分接受俗的维度与现代意识,同时积极寻求回应时代问题与西方学术,结果是具有现代意识的“礼俗学”的成立,以及“新礼俗”构想的出现。这种相互竞争、吸收的态势持续至今...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秦地育秦人,秦人发秦声,秦声衍秦腔。秦腔俗称梆子腔,素有高腔歌唱、调入正宫、音协黄钟、古典声韵、雄劲悲急、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的特点,有激流波、绕梁尘、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之势,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戏曲艺术宝库中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腔源远而流长,根深又枝茂,隆替蔚为大观。作为中华戏曲史上的璀璨明珠,秦腔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为一身,融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和武术等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这边歌圩,壮族嘹歌、剑川白曲、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共同唱响团结奋斗的时代强音;那畔舞坛,象帽舞、锅庄舞、摆手舞、赛乃舞携手跳出美美与共的盛世图景……各族儿女代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推进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生活福祉的重要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影响了不同民族交往交流的生活历史和文化实践,将各民族群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多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知识积累的共同价值融通起来,在互学...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入第五个阶段的重要任务。在没有文字的新石器时代,古老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至今,记录了众多古老的民俗。以湖南苗族、瑶族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参与中华文明源头的文化阐释,是非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文明探源;澧阳平原;傩;迎春祭祀;优周岗遗址 自2001年开始,由科技部、文化部、教育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组...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2月8日,“2024四川非遗年货购物节”系列活动在成都锦江区锦华万达广场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市(州)文旅行政主管单位、四川省老伙计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活动现场,多位非遗传承人分别带来川剧水袖、川剧变脸、木偶戏、魔术等表演,现场掌声不断,高潮迭起,为市民和游客呈现了一场氛围浓厚的传统文化盛宴。 非遗项目...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明月光影下,千古奇闻在高亢粗犷与悠扬婉转的此起彼伏声中娓娓道来。十指挥舞间,流光溢彩的皮影人物身轻如燕,或亦大步流星,在扬长而去中给隔帐前的观众留下百般回味……随着口述片、项目实践片、传承教学片以及综述片等记录素材的采录完成,这一由省非遗保护中心记录团队历时一年,深入定西市通渭县固堆河村开展的2022年通渭影子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满仓记录拍摄工作完美收官。 此次记录拍摄工作在学术专员的指导下,通过中心记录团队成员前期多次实地调研,相...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