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8月22日晚,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配套演出——大型音舞诗画《阿克苏之约》在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剧团上演,载歌载舞迎接四方宾客。 《阿克苏之约》以展示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为核心,用丰富多元的民间歌舞讲述历史典故、风土人情。该剧共80分钟,分5幕,包括《穿越塔克拉玛干》《弦鼓一声龟兹韵》《猎勇放歌醉多浪》《苹果红了阿克苏》《我们永远在一起》。 龟兹乐舞表演...
查看更多
要闻
伴着手鼓和热瓦普奏响的旋律,身穿红衣,头戴羽饰的演员们移步、转身、展开双臂,热情邀约来自远方的客人一起跳起新疆舞……8月14日至1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3驻华外交官“发现中国之美”活动走进大美新疆。 在吐鲁番的葡萄架下,跟着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朋友跳起欢快的“麦西热甫”;在喀什民族乐器村,聆听各种民族乐器弹奏出的美妙曲调,了解古朴动人的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观看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感受柯尔克孜人的民族精神与民族风情...
查看更多
要闻
多民族同唱美丽家园,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7月22至23日下午,为充分响应广大观众呼声,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再邀曾登上2023年央视春晚的“家园计划”团队举办“遇见非遗”(第八期):同一个家园——民族音乐社教活动,现场展示多民族的传统音乐类非遗,用歌声展现民族团结,唱出中华儿女心中的浓浓深情。 “中华儿女从没有放弃对家乡的眷恋……勤劳的中华儿女呦,守家园。”活动开场,来自侗族、布依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藏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实现对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610个国家级非遗子项目、3603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76家非遗老字号非遗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5个指标维度,综合计算出2023年5月非遗传播活力值共计34202,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各省级行政区非遗活力值为10716,国家级非遗各地级行政区非遗活力值为14165,国家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展厅内现场呈现的部分影片(供图:主办方) 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如今,中国已有43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如何更真切地感受这些非遗项目?它们如今的传承情况如何?老艺人们是怎样带徒弟的?近期,在国家图书馆的展厅内,观众可以通过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观看多位非遗传承人展示技艺的相关影片,了解这些内容。 在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图书馆开启了“年华易老,技·忆永存...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当代的“世界性新生事物”,具有强烈的遗产政治学的色彩。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强力推动的“非遗保护”包含着在世界彰显“东方价值”的战略意图,取得了伟大成就。然而,从学科角度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关涉的范围宽,边界广,内涵多,形式杂,与相关学科交错、交叉、交集现象严重。如何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性,需要在方法论,尤其是在方法上有所侧重。面对当今学科细化的趋向,整合性的方法特别值得提倡,比如博物民族志。 【关键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2023清明奇妙游》中,以苏州园林为背景的舞蹈《最美人间四月天》。 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运用中国传统工艺设计的美妆产品,登上美国纽约时装周。 非遗题材网络剧《正好遇见你》创新演绎传统文化。 非遗传承人在抖音平台上展示推广“杭扇”制扇技艺。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
查看更多
​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举办
专题报道
4月22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南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南宁市民歌湖水上舞台开幕。来自中国25个省区市的城市和东盟8个国家的150多项非遗项目汇聚绿城南宁,共赴一场春天里的盛会。 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十年来,双方互联互通不断加速,经济融合持续加深,经贸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
查看更多
要闻
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于2023年4月22日-28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举办。活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中国—东盟中心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宁市外事办公室、南宁市教育局、南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承办,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执行,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市妇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哈密市维吾尔族刺绣“绣郎”在专心创作(拍摄:王思超) 走进新疆新和县天籁加依景区,远远就听见优美的维吾尔族音乐。这里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推动了当地旅游发展,带动了一方百姓增收。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保护和利用,从过去的抢救性保护、展览式传播,逐步发展为让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日常生活、文化活动、旅游市场,活态传承越来越潮,旅游发展越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