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通知公告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发布“安徽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线路”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动《安徽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行动计划》落地见效,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经各市推荐、省级评审、综合评议,现发布“安徽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线路”。具体线路如下: 一...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发布“安徽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线路”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动《安徽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行动计划》落地见效,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经各市推荐、省级评审、综合评议,现发布“安徽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线路”。具体线路如下: 一...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传统固有观念将材料视为手工艺的第一性要素。置身于科技日新月异的世界,有些传统材料已经历技术改造,有些正在参与创新与转化。一些研究在真与不真、变与不变的问题上争执不休,却鲜见从整体关系与发展视角探讨材料的生长性。手工艺材料大致体现为自然环境生长、工艺制作生长、使用和消费等环境生长三个维度不同阶段的生长与成熟。此消彼长作为生长和转化的规律,可以用于解释手工艺活动中人与物的互动关系如何造成生长状态、形态和属性的变化。通过以植物、矿物、纺织材料为例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 绥德秧歌进乡村活动   (供图: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5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中包括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省榆林市)。这距2012年4月文化部正式批准在榆林、延安设立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10年有余。 十年一剑,砥砺奋进。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黄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以及陕北文化的典型代表,此次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国家验收,意味着榆林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传承人与孩子们互动 (摄影:秦毅) 2月3日,2023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其中回顾了2022年陕西非遗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 近年来,陕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深化交流互鉴、拓展产业化道路、建立非遗工坊等方式,扎实推动全省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贡献陕西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致力于让非遗保护传承离开文化设施“小阵地”,走向群众日常生活“大市场”。通过人才队伍建设、场馆升级改造、活动品牌提升等举措,齐鲁大地的诸多非遗项目,正在火热的生活中重新开出繁花。 打造队伍,夯实基础 人才队伍建设是非遗事业科学传承发展的基石。多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统筹谋划,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实践,打造业务素质过硬、传承理念务实的非遗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市商河县不断加大投入...
查看更多
节气资讯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 时为小雪节气。 一、小雪节气知多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这就是说,到了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下雪的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故称为小雪。因此...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 时为小雪节气。 一、小雪节气知多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这就是说,到了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下雪的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故称为小雪。因此...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10条黄河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包括文脉探寻之旅、访学明理之旅、生态文化之旅、红色文化之旅、安澜文化之旅、芳华艺文之旅、非遗体验之旅、诗意栖居之旅、健康养生之旅、美食品鉴之旅,旨在引导游客探寻黄河文脉、发现黄河之美。 据介绍,黄河流经山东省的9个地市。近年来,山东实施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力抓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奋力谱写新时代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篇章。 附:山东1...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1月2日的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古城,几位游客正在摊位前购买“端慕点心”。作为当地特色非遗美食,“端慕点心”在聊城已有上百年历史,深受群众和外地游客喜爱。类似的非遗消费业态如今在东昌古城处处可见,生意普遍不错。 近年来,聚焦非遗在新时代“活”起来的命题,山东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主动作为,挖掘部分非遗项目的产业优势,让非遗通过文旅产业有机融入当下消费市场,打造新兴消费增长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创意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90...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