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大暑
搜索
董永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万荣县      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图)》。此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成为两千多年来故事嬗变和文学移植的母本,对后世影响深远。由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一则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爱情色彩的民间传说,其教化内容同中国民众长治久安的大众心理需求相适应,爱情故事又契合了民众...
查看更多
李富中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9月生,河南省武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河号子(黄河号子)代表性传承人。出身河工世家,黄河号子第三代传人,学习传承黄河号子至今已有三十多年。1981年到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工作,同时随祖父李建荣(著名老河工)系统学习防汛抢险技术及黄河号子。1988年进黄河职工大学,进修工程测量专业。2011年调至河南黄河河务局人才中心,学习研究黄河历史、文化和防汛抢险技术,传唱黄河号子。对黄河下游沿岸的号子进行挖掘、分析、整理和充实完善...
查看更多
孙树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7月生,河南省武陟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药炮制技术(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代表性传承人。1964年随中药厂老药工郭振朝、孙占立学习中药的净制、切制、炒制、煅制、蒸制、醋制、盐制、酒制、蜜制技术,后拜怀药权威名师张敬堂为师。能通过眼看、口尝辨认药材真伪,知晓大部分道地药材的原产地、性能和效用;深谙四大怀药分别治什么病、走哪一经、需加什么辅料、火候应掌握到什么程度为佳等加工炮制技术。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教授徒弟数名,并为...
查看更多
丁瑞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3月生,河南省武陟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股弦代表性传承人。9岁学艺,12岁登台。唱腔优美,代表角色有《机房教子》中的娃娃生,精通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和戏曲音乐软、硬场面,根据其口传整理的剧本有五十多部。数十年来,为了二股弦的传承发展,组织参加省级展演和市、县级调演,并多次到河南师范大学、焦作师范专科学院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演出及交流。不仅潜心钻研,不断提高自身技艺水平,且一直把传承作为重点,弟子雒丽、康娥、邢季等均已成...
查看更多
人物
二股弦戏"守望者"丁瑞魁:只要还有口气就一直唱下去 崔志坚 王璐     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大司马村,每逢节庆,那质朴、浑厚而热烈的二股弦戏便搭台开演,锣鼓声、本乡本土的唱腔声响彻整个村庄。  流行于乡野的二股弦是什么样的剧种?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丁瑞魁与二股弦有怎样的渊源?是什么让丁瑞魁对二股弦如此执著?为此,记者来到了武陟县大司马村,深入到全国唯一的二股弦剧团一探究竟。  家庭熏陶 与戏结缘  “二股弦是土生土长的戏种,曲牌、唱腔和剧目都是本土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黄河号子申遗之后的保护之困:年轻人不愿意学 孟州黄河河务局职工在孟州黄河风景区表演黄河号子中的“土锇号子”黄河职工打着手锇练习喊唱抢险号子    2007年3月5日,黄河号子入选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其保护之路的开始。事实上,尽管剪纸、泥塑、雕刻、木偶、花鼓灯、黄河号子、原生态民歌演唱等相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存在空间却日渐狭窄。黄河号子第三代传人李富中...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批确定148项    今日安报报道:(记者李红)近日,河南省政府正式批准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少林功夫、马街书会、朱仙镇木版年画、河南坠子、唐三彩等148项荣登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录中还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牛郎织女传说、信阳民歌、双人旱船舞、皮影戏、河洛大鼓、河南坠子、太极拳、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医圣张仲景祭祀及周易文化、洛阳正骨等。  据悉,河南省政府每两年批准并公布一次省级非物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