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摘要】妈祖信仰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与全球华人文化的认同标志。妈祖信仰是发源于福建地区的地域性民间信仰,妈祖图像是妈祖信仰“偶像崇拜”的表现形式。妈祖信仰有北传、东传和海外三条主要传播路径,传播路径不同,妈祖信仰变迁形式不同。妈祖图像作为妈祖信仰的视觉化表现形式是妈祖信仰传播变迁的直观反映。图像的制作是由信仰文化、时代、地域、赞助人、制作者、信众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比较研究福建、山东地区妈祖图像的异同有助于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热情欢腾的库姆孜弹唱、色彩绚丽的哈密刺绣、精致典雅的景泰蓝、惟妙惟肖的石刻彩绘、趣味盎然的木偶戏……近日,在新疆乌鲁木齐新疆美术馆开展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简称“非遗展”)上,凝结各族人民文化活力的非遗,以展示、展演、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不仅展示了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代成果,更诠释了非遗在增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特殊作用和重要功能,串联起一幅幅团结的画面、发展的景象。 广泛交往&n...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北京泥人张是采用可塑性好的粘土,运用工具压子,使用拍、削、压、滚的塑造方法制成泥塑艺术佳作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泥人张艺术的源生地为天津市,因张明山用泥捏塑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而得名,有近200年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泥人张的传承已面临艺尽人亡的绝境,仅有张景祜艰难维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景祜调入北京工作,不仅创作了众多反映新生活的彩塑作品,还来往于京津两地授徒传艺,培养了大批新人,他们后来成为北京泥人张的骨干力量。 北京泥人张遵循先上后下、先里...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非遗人寄语“北京非遗 致敬百年”、非遗红色情景剧《李大钊与太极拳》、京韵大鼓《百年礼赞》、霸王鞭表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6月1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北京市东城区政府联合主办的“北京非遗 致敬百年——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上,精彩的演出传递着蕴含在非遗里的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市发掘梳理非遗中的红色资源,通过非遗保护手段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在2021年...
查看更多
各地风采
非遗人寄语“北京非遗 致敬百年”、非遗红色情景剧《李大钊与太极拳》、京韵大鼓《百年礼赞》、霸王鞭表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6月1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北京市东城区政府联合主办的“北京非遗 致敬百年——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上,精彩的演出传递着蕴含在非遗里的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市发掘梳理非遗中的红色资源,通过非遗保护手段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在2021年...
查看更多
论坛
江苏扬州邵伯船闸守护大运河岸绿水清。(摄影: 张友国) 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世界性文化奇迹,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展现巨大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工程。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的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全长近32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自北向南联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沿用2000多年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6月23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
查看更多
要闻
9月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业务指导,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沧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京津冀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承办的“匠心华韵 运河传承”流动的文化——大运河非遗大展暨第六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在沧州市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正式拉开帷幕。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钟建波,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传播处处长张呈鸿,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庞微,天津市文化和旅...
查看更多
要闻
运河三千里,最忆清江浦。9月5日晚,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分会场活动暨第三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启动仪式在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钟建波,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葛莱,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淮安市委副书记、淮安市人民政府市长陈之常出席启动仪式。 本次非遗展以“守多彩非遗,创时尚生活”为主题,在生...
查看更多
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指出:“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众或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技艺,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及相关场所。”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已经十余年,虽然触及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但在其传承主体、时间、形态、内容和价值的表述上仍欠缺明确的学术定位。 在全球经...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人类、全社会卷入的公共文化事业,需要各方面主动扮演相应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优势、承担特定的责任。把各个方面建构成积极有为的身份,就成为非遗保护的一项颇有建设价值的理论工作。其中,以“主体”身份看待相关的各个方面,是一项有益的尝试。界定非遗的主体与非遗保护的主体,实际上也是探索建立非遗保护这项公共文化事业的分工合作的身份框架。 关键词:非遗主体;非遗保护主体;民间文化;公共文化事业 从2004年全国...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