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198)
机构
(0)
政策
(34)
资讯
(791)
清单
(31)
资源
(75)
学术
(256)
百科
(0)
其他
(1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新疆非遗越来越潮 联袂旅游越靠越紧
2023.03.28
专题报道
哈密市维吾尔族刺绣“绣郎”在专心创作(拍摄:王思超) 走进新疆新和县天籁加依景区,远远就听见优美的维吾尔族音乐。这里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推动了当地旅游发展,带动了一方百姓增收。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保护和利用,从过去的抢救性保护、展览式传播,逐步发展为让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日常生活、文化活动、旅游市场,
活态传承
越来越潮,旅游发展越来...
查看更多
石椅羌寨 踏歌前行(非遗焕彩新时代)
2023.03.28
专题报道
母广元领舞锅庄 石椅羌寨文化广场 石椅羌寨寨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活态传承
的文化瑰宝,目前中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本报今起开设“非遗焕彩新时代”栏目,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传承发展,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助推地方经济和乡村振兴的故事。 ——编 者 高耸的寨门,秀美的...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民族服饰:峡谷深处蹚出致富路
2023.03.27
专题报道
摘要:2019年,福贡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依托傈僳族服饰等多个非遗项目,设立福贡县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联合了3个以传统织布、传统手工缝制为主的家庭式民族服饰加工点。工坊带头人为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恒底村村民此路恒,现有固定员工43人,其中州级、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名,占比41%,人均收入达到2万余元以上。如今,工坊年均生产销售民族服饰4万套(件)以上,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农户95户190人,其中包括建档立卡21户42...
查看更多
浙江:非遗传承有创新 融合发展促共富
2023.03.24
专题报道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2022年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浙江省申报的“新合索面:双手创造丰盛光景”“中泰竹笛:奏响共富乐章”“贝雕:传统工艺连接现代生活”“嵊州竹编:编出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等4个项目入选。 近年来,浙江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保护传承体系、人才队伍体系、发展振兴体系和传播体系,持续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深入落实传统工艺振兴高质量传承发展的良好举措,努力提高非遗在浙江省共同富裕...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丨非遗半月报第114期
2023.03.21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14期:2023年3月6日-19日 1.“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2.辽宁发布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3.辽宁启动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 4...
查看更多
地方性知识耦合:沁河下游流域的小麦耕作与二十四节气
2023.03.21
论坛
【摘要】沁河下游流域是我国传统的麦作区,农人们结合小麦的生理特性和当地气温变化,形成科学完备的小麦耕作时间表。将小麦耕作的时间节点与二十四节气节律紧密融合,形成固定的节气耕作模式;并将地方物候知识与小麦耕作过程充分结合,在小区域内对二十四节气节律进行纠偏。由此,在长期的麦作实践中,沁河下游流域的农人将二十四节气和地方性知识有机耦合,形成综合、立体的麦作生产知识系统。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沁河下游;麦作;二十四节气 沁河是黄河...
查看更多
河南:让非遗“火起来”“亮起来”“活起来”
2023.03.21
专题报道
开栏语: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非遗保护工作、申遗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刻阐明了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方法路径。 文化和旅游部专门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
查看更多
邱春林:手工艺与科技结合的可能与边界
2023.03.19
论坛
2022年6月,由文化和旅游部等10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支持(传统工艺企业)全面掌握并运用传统工艺核心技艺和关键技术,在保持传统配方和工序的基础上,鼓励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所谓现代生产技术,不但得到前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支撑,又获得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工程、量子工程等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新思维和新工艺。手工艺与这些先进生产力的结合如何实现?其边界又在哪里...
查看更多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2023.03.16
论坛
▲作者:马盛德 【摘要】非遗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非遗最珍贵的是文化创造力的体现。我们的先民从对遥远又美好的想象转化为思考与探索,最后形成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我们中国文化的可知性,这对今天人们的创造,是一个极大的激励。非遗要走入现代生活,这既是非遗保护的重要理念,也符合非遗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非遗保护的核心是传承人;要重视和传播非遗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价值。在非遗的活态保护与传承...
查看更多
浙江:“非遗+红色旅游”成为乡村旅游新爆点
2023.03.16
专题报道
▲溪头村“不灭窑火”龙窑烧制活动 (供图:龙泉市委宣传部) “吉时已到,开窑!”随着一道道刻意压低声的喜悦与祈盼,浙江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一处窑门缓缓拉开,美人醉、将军罐、牡丹盘……一件件温润如玉的传统青瓷作品亮相,精美绝伦,惊艳四座。据介绍,为让青瓷技艺这一非遗“活”起来,溪头村每个月推出“不灭窑火”龙窑烧制活动,在再现传统龙窑点火、开窑等场景的同时,深化业态融合,依托战斗遗址、革命文物和革命老区文...
查看更多
1
23
24
25
26
27
12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