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4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一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198)
机构
(0)
政策
(34)
资讯
(791)
清单
(31)
资源
(75)
学术
(256)
百科
(0)
其他
(1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古老黎锦织出乡村振兴“新生活”——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
2022.09.22
专题报道
席地而坐,腰带缠于腰间;双腿伸直,紧踩经线木棍……在海南省五指山市通什镇番茅村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习所内,刘香兰正在编织黎锦作品。综杆提花、断纬织彩,复杂的技巧编织勾勒出精美的花纹图案。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40多年来,刘香兰始终专注于黎锦技艺的传承和推广,不断打破传统、开拓创新,让传统技艺黎锦编织焕发新生机。 海南黎族织锦,是我国早期的棉纺织品之一,源于黎族妇女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
查看更多
湖北传统工艺迸发产业活力
2022.09.16
专题报道
艾草惠万民,柳编富全镇,茶砖销四方……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正在扩大生产规模,拓宽市场渠道。当然,也有少数项目传承后继乏人、产品销量尴尬等问题待解决。 一方艾草惠万民。在湖北蕲春,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蕲春艾灸疗法,小小艾草撑起了一条产业链,2021年相关产业产值达80.8亿元。 一条柳编富全镇。程河柳编是湖北省级非遗项目,“柳编之乡”湖北省襄阳市程河镇开发了多种柳编产品,带动3000多家农户参与生产制作,已形成“商会+公司+基地+农...
查看更多
专访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2022.09.05
访谈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着持续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是各族人民群众的宝贵文化财富。 自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短短20多年间,中国不仅以42项非遗问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道路,为地区和国际层面开展非遗保护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这些...
查看更多
“非遗”视角下广西瑶族长鼓舞的
活态传承
策略
2022.09.02
论坛
“非遗”传承事关国计民生,非遗文化的延续与兴旺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稳固民族精神根基的重要保障。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广西瑶族长鼓舞作为广西国家级非遗项目中的璀璨明珠,不仅代表着广西瑶族世代相传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成就水平,同时这一非遗文化在当下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
查看更多
第十届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线上论坛举行
2022.08.30
地方新闻
“非遗保护的目的,首先是保存人类的创造能量,寻求人类与其既往的联系,使人类加深对自身的认识,仰视自身已经达到的创造高峰,以便激励今天的创造。” 在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20周年之际,第十届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线上论坛日前在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举行。本届论坛以“同途异彩”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国、日本、伊朗、墨西哥、土耳其、埃及、匈牙利、阿根廷、斯洛伐克、印尼等十余个国家的行业领导、专家学者、领馆代表,交流、分享各国非遗保护...
查看更多
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全面展现新时代非遗保护...
2022.08.29
专题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成果展现“中国经验”,大运河沿线非遗保护和传承实践诠释“中国特色”,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蕴含“中国精神”,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和习俗擦亮“中国名片”……在山东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技艺、新作精品、特色表演集中亮相,将非遗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振文化和旅游行业信心、促进文旅融合、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8月25日至29日,由...
查看更多
做精做强中医药文化研究,回答时代之问
2022.08.18
专题报道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2010年,“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8年,“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更是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中医药价值也得到国际社会的...
查看更多
保护传承三大英雄史诗
2022.08.16
专题报道
在草原上、在毡房里、在篝火旁、在舞台中,悠长的歌声穿越历史长河依然清晰可辨……《玛纳斯》《格萨(斯)尔》《江格尔》三大英雄史诗源于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实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至今仍在多地广泛传唱、
活态传承
,散发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伟大史诗彰显伟大创造精神 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
查看更多
“耳朵里的非遗”:歌传文化脉 曲抒家国情
2022.08.10
专题报道
【保护历史遗存,坚定文化自信】 编者按 自古以来,歌声都是人们直抒胸臆、记录生活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也是最生动自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时代变迁中,各族民歌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与凝聚力。到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继续以动听的民歌,唱出社会发展新风貌、民族文化新传承、美好生活新向往。陕北民歌、壮族歌圩、兴国山歌和傈僳族民歌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邀请几位相关的创作者和歌唱者,听他们讲述歌声中的时光流...
查看更多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2.08.09
通知公告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区文化和旅游局: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办非遗发〔2022〕85号)要求,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北京市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现就北京市推荐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查看更多
1
31
32
33
34
35
12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