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17   星期四   农历六月廿三   
搜索
其他新闻
河南淮阳上演洛阳非遗非遗丛书《正字戏》发行    粤政府与中大深度合作  广东省文化厅与中山大学《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18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在5个专业领域深度合作,以提供更好更优的公共文化服务惠泽全省民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产业方面,双方将联合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专门人才和文化遗产产业开发与管理人才。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发挥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向省文化厅提供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古老艺术的现代出路       南北泥塑各具神韵     都是玩泥巴的手艺活儿,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南北及各地的泥塑也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和风格流派。在北方,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泥人张”最为著名,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明山塑造的人物惟妙惟肖,艺术风格以写实为主,比如塑造人物,有明确的比例。以头的比例为基准,按照“行七、坐五、盘三、蹲四”的比例来捏出不同情态下的人物形象。据传,由于塑造的人物形象逼真,以至于当时的京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彩塑精品5月齐聚北京 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风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为了弘扬民间文化,打造泥塑艺术品牌,合理利用民间工艺,做好传承发展工作,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会同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及北京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9年4月30日至5月5日在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共同举办“国家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助阵世界邮展    有了电脑当玩具,有了印刷机印年画,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泥泥狗”、木版年画开始被现代人冷落。而想重新振兴这些传统民间艺术,除了国家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外,或许这些民间艺术也应当有些“创新”精神。     木版年画     现在大都是外国人喜欢     在2009世界邮展和牡丹花会期间,第十九届民俗文化庙会也同期举行,来自河南、山东、陕西等省内外13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洛阳民俗博物馆西厢房房檐下,现场展示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三月三:民族文化的和而不同    3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举办三月三歌圩,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壮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三月三歌节。    3月29日,福建福安穆云畲乡溪塔村人山人海,第16届福安三月三歌会在该村举行。畲族同胞盛装出行、载歌载舞,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又称“乌饭节”和“对歌节”,是畲族同胞最为重大的节日。每年的三月三,畲族同胞以出门踏青、泡制乌米饭、畲歌对唱等独特的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3月28日晚...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各地再掀“公祭热”英雄英烈亦应举行公祭   在法定的第二个清明节假期到来之际,中国各地因时而动,再次掀起“公祭热”。不仅公祭黄帝、炎帝,就连他们的祖先伏羲、华胥氏,以及孔子、老子等都要公祭。而在热热闹闹的“公祭”潮中,人们似乎忽视了一些应当纪念的身影。   陕西、河南“黄帝之争”   近年来,河南和陕西两地的“黄帝之争”如火如荼。位于陕西的黄帝陵,被誉为“中华第一陵”。而河南省新郑市则以黄帝的出生和建都地自居,开展拜祖活动。   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天下功夫出少林 河南的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 ,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帮助戚继光抗倭立功的光辉业绩,使少林寺遐迩闻名,成为中华武术的荟萃之所、流播之处、发扬光大之地,使“少林”成为中国武术的品牌,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河南温县陈家沟人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安德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近年来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行动。由于该组织的努力,这一工作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和强烈反响,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以政府部门和民俗学等学科的工作者为主,社会许多领域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这项工作当中。其规模之大、牵涉人员之众、影响范围之广,足可使我们称之为一场社会文化运动而毫不为过。    但是,这场正在全面展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批确定148项    今日安报报道:(记者李红)近日,河南省政府正式批准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少林功夫、马街书会、朱仙镇木版年画、河南坠子、唐三彩等148项荣登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录中还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牛郎织女传说、信阳民歌、双人旱船舞、皮影戏、河洛大鼓、河南坠子、太极拳、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医圣张仲景祭祀及周易文化、洛阳正骨等。  据悉,河南省政府每两年批准并公布一次省级非物质...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确定  2004年4月13日在云南大理召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开幕式上,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公布了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名单,其中包括综合性试点3个,专业性试点26个,共29个。详细名单如下:综合性试点3个:1、江苏省苏州市2、福建省泉州市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专业性试点:1、北京市民间音乐--京西古幡乐2、天津市杨柳青木版年画3、山西省地方戏曲--耍孩儿4、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服饰艺术5、辽宁省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