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00)
机构
(0)
政策
(4)
资讯
(231)
清单
(82)
资源
(13)
学术
(61)
百科
(0)
其他
(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苗族服饰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
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从古代到近代,苗族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迁徙,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文化。苗族文化最鲜明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其中又以苗族妇女的服饰最具代表性。
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
湘西
苗族包含以“红苗”为主的二十多个支系,每一支系又包含若干亚支系,这就使得
湘西
苗族服饰显得格外多样,最终形成一型(
湘西
型)三式(花保式、凤凰式、吉泸式)的基本特征...
查看更多
苗医药(钻节风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花垣县 苗医药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医药,它在古代崇山文化和武陵文化的背景上以“三本论”为本,天、地、人三气同步。苗医认为,毒、亏、伤、积、菌、虫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六种因素,简称“六因”。而六因归根结底都要用产生毒害力的方式才能导致人体生病,所以苗医素有“无毒不生病”之说。如常可遇到的风毒、冷毒、火毒、气毒、水毒、盐毒等。苗药钻节风配方专门针对风毒、冷毒所引起的筋骨疼、腰腿疼痛、坐骨神经痛、钻节风、风毒身痒、跌打损伤...
查看更多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永顺县 湖南省永顺县土家族吊脚楼(又称“转角楼”)建造技艺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被专家学者称为古建筑的“活化石”。 转角楼的建造,源于春秋战国,兴盛于唐宋,彭氏政权统治
湘西
后,转角楼开始全面发展。清雍正年间解除梁柱、盖瓦之禁,转角楼又广泛流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居住条件有较大发展,转角楼的建造技艺达到顶峰。但是,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转角楼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取代,传承区域及...
查看更多
竹纸制作技艺(滩头手工抄纸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滩头手工抄纸技艺是源于蔡伦造纸术,经滩头匠人改良后形成的,以楠竹为原料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这一技艺发源于湖南省中西部的隆回县滩头镇,目前以桃林村、城上村等村落为主要流布地,辐射到周边的岩口镇、荷田乡、高平镇等乡镇。 滩头手工抄纸技艺的成品除了土纸、皮纸外,还有色纸系列、香粉纸、宣纸、炮簾纸等,纸张质地细腻、紧凑光滑。这一技艺的基本流程较为讲究,首先是备料环节,砍竹劈料、下凼漂洗、洗料沤凼,然后是抄纸环节,又分杂手、抄手和晒手。杂手主要工序为踩料、备柴、办伙...
查看更多
银饰制作技艺(苗族银饰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黄平县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佩戴首饰的习俗,其中尤以苗族、彝族最为突出,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等省。苗族制作和佩戴首饰的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刘禹锡贬官至
湘西
,曾赋诗描述苗族佩戴“银钏金钗”的状况。宋代洪迈《容斋随笔》称苗族首饰以银、锡为之,长一尺余。明代《黔记》则谓贵州苗族“未娶者以银环饰耳,号曰马郎,婚则脱之”,而黎平“富者以金银耳珥,多者至五六,如联环”。苗族银饰品种很多,包括项圈、银钏、银冠、银花、银腰链、银铃、银耳...
查看更多
银饰制作技艺(彝族银饰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布拖县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佩戴首饰的习俗,其中尤以苗族、彝族最为突出,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等省。苗族制作和佩戴首饰的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刘禹锡贬官至
湘西
,曾赋诗描述苗族佩戴“银钏金钗”的状况。宋代洪迈《容斋随笔》称苗族首饰以银、锡为之,长一尺余。明代《黔记》则谓贵州苗族“未娶者以银环饰耳,号曰马郎,婚则脱之”,而黎平“富者以金银耳珥,多者至五六,如联环”。苗族银饰品种很多,包括项圈、银钏、银冠、银花、银腰链、银铃、银...
查看更多
土家族织锦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
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
酉水流域土家族织锦技艺主要分布于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四县的土家族聚居区。土家锦用绵线织成,俗称“打花”,主要有打花铺盖(土家语西兰卡普)和花带两大品种。其中西兰卡普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它采用“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分为“对斜”平纹素色系列和“上下斜”斜纹彩色系列两大流派。西兰卡普使用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织机织造,其技艺流程主要由纺捻线、染色、倒线、牵线、装筘、滚线、捡综、翻篙、捡花、捆杆上机...
查看更多
苗画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保靖县 苗画是在传统单色绣花样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画种。苗族刺绣原先采用剪纸为绣样,至清代末期,一位精通绘画的苗族人王正义开始使用白色粉浆直接画在深颜色的布料上,以替代古老的“锉本”剪纸,供妇女们直接按画稿刺绣。这种画在坯布上的刺绣样稿生动而富于情趣,线条流畅又具有情感,深受妇女们的欢迎。人们舍不得用绣线覆盖这些美丽的线条,因而直接将画稿挂在墙上作装饰用。于是,王正义就把白色的线描改成彩绘,成为一种单纯的布底绘画...
查看更多
竹刻(宝庆竹刻)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邵阳市 湖南省邵阳市旧称宝庆府,地处
湘西
南,是湖南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宝庆属西高东低半山区半丘陵地貌,盛产楠竹,自古竹器制作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明代编修的《宝庆府志》,曾记载过万历年间宝庆竹刻名师潘一龙及其竹艺作品的情况。清代康熙年间,宝庆竹刻艺人王尚智发明了翻簧工艺和翻簧竹刻。以此法制作竹刻时,艺人将竹子...
查看更多
挑花(苗族挑花)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泸溪县 苗族的挑花刺绣,俗称“数纱”,以湖南省
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苗族地区流传的最为出色,主要分布于良家潭、八什坪、浦市、潭溪以及周边乡镇。 泸溪的苗族挑花多用于头帕,是以当地苗族妇女自己纺纱、织造的“家织布”为面料挑绣而成。家织布所采用的棉纱较粗,织成的布料纵横分明、经纬清晰,是挑花工艺的最佳材料。有别于刺绣的挑绣,所有的图案纹样,全在布料的表面行针。制作时,从图案纹样的中心起一针,数三根纱下一针;再数...
查看更多
1
18
19
20
21
22
4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