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58)
机构
(0)
政策
(3)
资讯
(85)
清单
(30)
资源
(19)
学术
(18)
百科
(0)
其他
(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保护屡遭冷遇 何时才能成"大合唱"...
2007.06.21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屡遭冷遇 何时才能成"大合唱"?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则是其活性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附于传承人而存在。保护传承人,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日益稀少的“独门绝技”,我们该反思:该怎么拯救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这是范正安表演的山东泰安“单人皮影”,也叫“十不闲” ?D?D摆弄皮影人儿,唱词念曲,鼓乐伴奏……全由一人包揽,手、脚、嘴都没闲着。拥有...
查看更多
166人成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7.06.06
其他新闻
166人成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记者隋笑飞)才让旺堆、桑珠等166人3日被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166位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超过80岁的有18位,年纪最大的是93岁的纳西族东巴舞蹈传承人习阿牛,其中,有两位老艺人在其申报的过程中逝世,带走了他们精绝的技艺。 被命名的对象是杰出的民间文学、民间表演艺术、手工技艺和民俗技能四大类杰出传承人。这些传承人是技艺卓绝、传承有序的,并且是某一...
查看更多
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在常熟开幕
2007.05.08
其他新闻
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在常熟开幕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5月4日电 在文化部的正确领导和积极推动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的整体性保护阶段。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和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古琴艺术"的保护工作,在文化部有关领导的直接关心、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古琴艺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品,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从而唤起...
查看更多
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将在常熟举行
2007.04.23
其他新闻
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将在常熟举行 (本网讯)2007年5月3日至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江苏省文化厅、常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将在江苏省常熟市举行。这将是在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古琴艺术节。 古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邃的思想蕴含、高雅的艺术品位和生动的音乐表现力,受到了历代知识分子的青睐。千百年来的传承发展,使其具有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也正因于此,2003年11月7日,古琴...
查看更多
关于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通知
2007.04.11
通知公告
关于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通知 根据文化部“文化遗产日”相关工作部署,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古琴艺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唤起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他们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江苏省文化厅、常熟市人民政府将于2007年5月3至7日在江苏省常熟市联合主办“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艺术节”期间将举办首届全国古琴大赛、首届中国古琴艺术保护论坛...
查看更多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批确定148项
2007.03.05
其他新闻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批确定148项 今日安报报道:(记者李红)近日,河南省政府正式批准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少林功夫、马街书会、朱仙镇木版年画、河南坠子、唐三彩等148项荣登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录中还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牛郎织女传说、信阳民歌、双人旱船舞、皮影戏、河洛大鼓、河南坠子、太极拳、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医圣张仲景祭祀及周易文化、洛阳正骨等。 据悉,河南省政府每两年批准并公布一次省级非物质...
查看更多
草原民风集缀
2006.05.25
专题报道
草原民风集缀 悠悠岁月,茫茫草原。世居于此的蒙古牧民,秉赋草原的灵性、智慧,同时把自然、美丽回还草原。碧草荣枯,穹庐转徙。牧民的生活、习俗、文化与草原一起汇聚为一条涓涓河流。我们撷取这涓涓河流中的几朵浪花,希冀展现草原“风吹草低牛羊现”的美好景致…… 天籁之音——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草原是音乐的海洋。那...
查看更多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部分省市级试点项目确立
2006.05.11
其他新闻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部分省市级试点项目确立 自2003-2004年文化部公布两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级试点项目以后,各地遵循分级试点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本地的省市级试点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已经确定并公布的省市级试点项目有88 个,它们是:1.北京市(13个)综合性试点区:宣武区、门头沟区综合性试点镇: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专业性试点:花钹大鼓、太平鼓、竹马、矮跷、旱船、五音大鼓、运河龙灯、民间工艺画、毛猴、拉洋片2.上海市(9个...
查看更多
1
12
13
14
15
1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