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开封市      锣鼓艺术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它分布广泛,在河北、天津、山西、上海、河南、湖北、山西等地都有流传。虽然各地所用乐器不尽相同,但大都以锣、鼓、铙、钹等大音量打击乐器为主,节奏激越鲜明,演出场面壮观,艺术风格以气势磅礴、威武热烈见长,主要在各种民间吉庆、典礼场合演奏。   开封盘鼓原名“大鼓”,是开封市特有的一种民间广场鼓舞乐,它与宋至明四百年间流传于开封的迓鼓乐密切相关。开封盘鼓演奏所用的鼓是一...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广西八音,又称“桂南八音”,是中国民间器乐的一个乐种,因使用鼓、锣、钹、笛、箫、弦、琴、人声等八种乐器演奏而得名“八音”,主要流布于南宁、玉林、贵港、钦州、梧州、贺州等地的汉族、壮族、瑶族聚居地。它曲调优美、嘹亮,演奏风格热烈、欢快,富有广西地方民族特色,是广西颇有影响的民间器乐艺术,其中以玉林的八音最具代表性。   玉林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古称“鬱林”,自史以来就有“千年古州”之称。早在原...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州市      茶亭十番音乐发源于福州市台江区的茶亭街。据清乾隆年间郑洛英《耻虚斋诗抄》中的《榕城之夕竹枝词》记述:“闽山庙里夜入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由此可见,当时十番音乐在福州民间受欢迎的状况。很早以前,福州民间盛行舞龙灯。后来为龙舞伴奏的打击乐逐渐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使用的乐器有狼杖、大小锣、大小钹等五种。人们为了避免五件乐器组合的单调性,在其中加进管弦乐器笛子、逗管、椰胡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佛山祖庙秋祭仪式 文艺汇演上的歌舞表演《佛山秋色好风光》     岭南秋色,佛山味浓。10月31日至11月4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禅城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18广东(佛山)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活动荟萃广东省非遗活态展示、佛山非遗活态展、秋色巡游、秋色大舞台等精彩项目。据...
查看更多
徐顺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1月生,浙江省温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信俗(汤和信俗)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参与汤和信俗,虚心向前辈请教,并到图书馆搜集史料,不断提升对该项信俗的理解。近年来组织策划该活动,并建立起与汤和老家蚌埠的联谊关系,成立汤和文化研究会。先后编写出版《抗倭英雄汤和》《汤和与文化研究》等书,组织“拼字龙灯”参加全国舞龙展演获金奖,并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所居宁村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授予浙江省文化建设示范点。
查看更多
何福礼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11月生,浙江省东阳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东阳竹编)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8年入东阳竹编厂,跟随竹编名艺人马富世学习竹编工艺。1982年应邀赴澳大利亚等国表演。1983年,主持长6.19米、高2.68米的大型竹编《九龙壁》的编制工作,采用一百五十多种编织手法。独创“鳞形编织撮花”“双条丝串藤细花龙”“人字花纹分色龙”等多种编织技法。2005年为故宫博物院修缮倦勤斋的竹编部分。多次参加技...
查看更多
杨森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4月生,浙江省安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舞(上舍化龙灯)代表性传承人。1956年开始参加舞龙队,并向伯父杨柳春、杨秀春学习化龙灯表演及制作技艺。在学习和实践中,熟练掌握上舍化龙灯的多种舞蹈形式。1991年开始投身于化龙灯的挖掘、保护、传承工作。2005年成立了上舍化龙灯艺术研究会,担任艺术指导,梳理了上舍化龙灯的表演阵式、变化特色等重要资料。还致力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并多次带领团队参加演出,广受好评。
查看更多
邓胜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11月生,广东省中山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六坊云龙舞)代表性传承人。10岁开始向前辈学习扎龙架技术,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探索改进传统六坊云龙制作技术。数十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六坊云龙舞的策划组织和演出活动。每次演出之前,都会对舞龙的年轻人进行训练,悉心传授技艺。还坚持对六坊云龙舞相关传承资料进行整理和编写,并撰写《龙跃云霄》一书。
查看更多
林建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6月生,广东省揭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乔林烟花火龙)代表性传承人。17岁开始在堂叔父、制龙高手林永声的指导下参与彩龙的制作。1965年至1966年,参加制作烟花火龙并成为当地舞龙队队员。1980年乔林乡恢复游龙、舞龙、烧龙民俗后,积极投身烟花火龙的制作、培训工作。坚持参加历年本村的游龙、舞龙、烧龙活动,擅长执龙球带路。2008年开始组织人员搜集乔林烟花火龙历史资料,开展烟花火龙的保护。多年来,先后培养了五十多名舞龙...
查看更多
姚大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6月生,湖南省平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九龙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好舞龙,1972年初中毕业后师承姚炯秋、姚迪华,接受祖传龙谱,工作之余专事舞龙。在继承和发展民间舞龙艺术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套路,对舞龙技巧和锣鼓伴奏技艺掌握纯熟。一直致力于九龙舞的挖掘、整理、编排、培训等传承工作。曾先后一百余次率领九龙舞队参加省、市、县的佳节庆典和艺术大赛表演。自2010年开始,带领九龙舞队员在家乡附近学校开展“进校园”活动。201...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