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60)
机构
(0)
政策
(1)
资讯
(264)
清单
(105)
资源
(41)
学术
(44)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锣鼓艺术(开封盘鼓)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开封市 锣鼓艺术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它分布广泛,在河北、天津、山西、上海、河南、湖北、山西等地都有流传。虽然各地所用乐器不尽相同,但大都以锣、鼓、铙、钹等大音量打击乐器为主,节奏激越鲜明,演出场面壮观,艺术风格以气势磅礴、威武热烈见长,主要在各种民间吉庆、典礼场合演奏。 开封盘鼓原名“大鼓”,是开封市特有的一种民间广场鼓舞乐,它与宋至明四百年间流传于开封的迓鼓乐密切相关。开封盘鼓演奏所用的鼓是一...
查看更多
吹打(广西八音)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广西八音,又称“桂南八音”,是中国民间器乐的一个乐种,因使用鼓、锣、钹、笛、箫、弦、琴、人声等八种乐器演奏而得名“八音”,主要流布于南宁、玉林、贵港、钦州、梧州、贺州等地的汉族、壮族、瑶族聚居地。它曲调优美、嘹亮,演奏风格热烈、欢快,富有广西地方民族特色,是广西颇有影响的民间器乐艺术,其中以玉林的八音最具代表性。 玉林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古称“鬱林”,自史以来就有“千年古州”之称。早在原...
查看更多
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州市 茶亭十番音乐发源于福州市台江区的茶亭街。据清乾隆年间郑洛英《耻虚斋诗抄》中的《榕城之夕竹枝词》记述:“闽山庙里夜入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由此可见,当时十番音乐在福州民间受欢迎的状况。很早以前,福州民间盛行
舞龙
灯。后来为龙舞伴奏的打击乐逐渐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使用的乐器有狼杖、大小锣、大小钹等五种。人们为了避免五件乐器组合的单调性,在其中加进管弦乐器笛子、逗管、椰胡等...
查看更多
佛山秋色醉岭南--2018广东(佛山)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侧记
2018.11.23
专题报道
佛山祖庙秋祭仪式 文艺汇演上的歌舞表演《佛山秋色好风光》 岭南秋色,佛山味浓。10月31日至11月4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禅城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18广东(佛山)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活动荟萃广东省非遗活态展示、佛山非遗活态展、秋色巡游、秋色大舞台等精彩项目。据...
查看更多
徐顺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1月生,浙江省温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信俗(汤和信俗)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参与汤和信俗,虚心向前辈请教,并到图书馆搜集史料,不断提升对该项信俗的理解。近年来组织策划该活动,并建立起与汤和老家蚌埠的联谊关系,成立汤和文化研究会。先后编写出版《抗倭英雄汤和》《汤和与文化研究》等书,组织“拼字龙灯”参加全国
舞龙
展演获金奖,并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所居宁村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授予浙江省文化建设示范点。
查看更多
何福礼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11月生,浙江省东阳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东阳竹编)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8年入东阳竹编厂,跟随竹编名艺人马富世学习竹编工艺。1982年应邀赴澳大利亚等国表演。1983年,主持长6.19米、高2.68米的大型竹编《九龙壁》的编制工作,采用一百五十多种编织手法。独创“鳞形编织撮花”“双条丝串藤细花龙”“人字花纹分色龙”等多种编织技法。2005年为故宫博物院修缮倦勤斋的竹编部分。多次参加技...
查看更多
杨森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4月生,浙江省安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舞(上舍化龙灯)代表性传承人。1956年开始参加
舞龙
队,并向伯父杨柳春、杨秀春学习化龙灯表演及制作技艺。在学习和实践中,熟练掌握上舍化龙灯的多种舞蹈形式。1991年开始投身于化龙灯的挖掘、保护、传承工作。2005年成立了上舍化龙灯艺术研究会,担任艺术指导,梳理了上舍化龙灯的表演阵式、变化特色等重要资料。还致力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并多次带领团队参加演出,广受好评。
查看更多
邓胜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11月生,广东省中山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六坊云龙舞)代表性传承人。10岁开始向前辈学习扎龙架技术,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探索改进传统六坊云龙制作技术。数十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六坊云龙舞的策划组织和演出活动。每次演出之前,都会对
舞龙
的年轻人进行训练,悉心传授技艺。还坚持对六坊云龙舞相关传承资料进行整理和编写,并撰写《龙跃云霄》一书。
查看更多
林建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6月生,广东省揭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乔林烟花火龙)代表性传承人。17岁开始在堂叔父、制龙高手林永声的指导下参与彩龙的制作。1965年至1966年,参加制作烟花火龙并成为当地
舞龙
队队员。1980年乔林乡恢复游龙、
舞龙
、烧龙民俗后,积极投身烟花火龙的制作、培训工作。坚持参加历年本村的游龙、
舞龙
、烧龙活动,擅长执龙球带路。2008年开始组织人员搜集乔林烟花火龙历史资料,开展烟花火龙的保护。多年来,先后培养了五十多名
舞龙
...
查看更多
姚大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6月生,湖南省平江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九龙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好
舞龙
,1972年初中毕业后师承姚炯秋、姚迪华,接受祖传龙谱,工作之余专事
舞龙
。在继承和发展民间
舞龙
艺术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套路,对
舞龙
技巧和锣鼓伴奏技艺掌握纯熟。一直致力于九龙舞的挖掘、整理、编排、培训等传承工作。曾先后一百余次率领九龙舞队参加省、市、县的佳节庆典和艺术大赛表演。自2010年开始,带领九龙舞队员在家乡附近学校开展“进校园”活动。201...
查看更多
1
32
33
34
35
36
4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