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9 星期四 农历五月初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08)
机构
(0)
政策
(3)
资讯
(123)
清单
(33)
资源
(6)
学术
(40)
百科
(0)
其他
(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传统戏剧的生产性保护 没有剧目剧团就不能生存
2009.11.28
论坛
传统戏剧的生产性保护 没有剧目剧团就不能生存安 葵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工艺等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引起热议。生产性保护也是传统戏剧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和一条重要途径。“生产”二字对于传统戏剧来说并不是外来语,每一个戏剧院团日常的头等大事就是“剧目生产”或曰“艺术生产”。没有剧目生产剧团就不能生存,而传统戏剧是依靠剧团进行保护的,因此没有剧目生产也就谈不上传统戏剧的保护。 剧目生产的三方面内容 戏剧院团剧目生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保留剧目的上演;传...
查看更多
河南部分“非遗”门类濒临灭绝
2010.01.25
其他新闻
河南部分“非遗”门类濒临灭绝 1月22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报告》“出炉”。该报告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河南省分布较为均衡,尤其是在豫东、豫南、豫西、豫北的一些农业区域,资源分布较为集中,但由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舞蹈等各个门类都呈现出濒临灭绝或变迁演化的趋势。 民间文学方面,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以及电视、电脑等现代媒体的普及等多种因素的冲击,河南大部分依靠口头...
查看更多
河南省政协委员呼吁:为民间艺术建座博物馆
2010.01.27
其他新闻
河南省政协委员呼吁:为民间艺术建座博物馆 “每过一秒钟,就有一种文化遗产消失。”作家冯骥才曾经如此感慨。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后继乏人、流失严重的双重困境。不少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对此忧心忡忡,他们说,必须加大力度去保护正在“遗失”的民间艺术。 现状民间艺术正在消亡 谈起河南的民间艺术,民进河南省委副主委邬恺夫一口气就能列出一串来,民间传说、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手工技艺等数不胜数,堪称“中国民间文学的缩影”。其中,不少已被...
查看更多
文化部关于颁发“文化遗产日奖”的决定(文社图发〔2007〕23号)
2010.04.21
部级
文化部关于颁发“文化遗产日奖”的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全国各地在“文化遗产日”期间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讲座、论坛以及咨询服务等宣传展示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公众对保护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查看更多
吴文科:现代传播是保护传承非遗的重要载体
2010.05.28
专题报道
吴文科:现代传播是保护传承非遗的重要载体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其传承人的培养,是其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内容。而传承工作的开展,理念创新和模式探索又非常重要。 比如,传承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除了传统的“活态”传承,同时还需借鉴已经成功的历史经验,包括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体和传播手段,来开展内涵更为丰富、意义更为深远的传承――即借助现代科技支撑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技术,通过对于传统艺术经典节目的横向传播来推动和促进传统艺术的纵向传...
查看更多
如何从社会角度探讨戏曲样式
2013.05.13
论坛
如何从社会角度探讨戏曲样式刘厚生 编者按:我国民族戏曲是在世界戏剧之林中独一无二、具有特殊风采和成就的舞台艺术样式。然而,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文艺多元化,内外竞争激烈,戏曲近二三十年来出现了衰落现象。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民族戏曲,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历史任务中,应该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如何振兴,如何走出困境?年过九旬的著名戏剧理论家刘厚生于今年4月写下6500字长文,从文艺社会学角度,再次中肯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本报特予以全文刊发,期待戏...
查看更多
永年吹歌:国家级非遗氤氲冀南600年
2014.10.29
专题报道
若非现场亲历,恐怕一般很难想象,来自民间的“吹歌”,也能让观众按捺不住激动,掌声雷动,齐声叫好。又岂止是观众,现场坐着的还有国内顶级的音乐家以及文化专家,他们不禁纷纷惊叹于吹歌的魅力。10月27日,永年县大剧院,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的30支吹歌艺术团齐聚“吹歌之乡”,230多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奉献了一场文化盛宴。 永年吹歌600年 永年吹歌又名“响器班”、“游乐会”,是永年传统民间文艺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采用唢呐、大管、咔碗...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遗产日”非遗剧种展演及学术活动启动
2015.05.25
其他新闻
24日晚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的“非遗剧种经典折子戏专场”,拉开了“中国文化遗产日”十周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展演及学术活动的大幕。 由文化部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的此次系列活动,还包括越剧《追鱼》《牡丹亭》,越剧经典折子戏专场、
豫剧
《朱丽小姐》、京剧《生死恨》等演出及学术研讨活动“全国非遗剧种——越剧艺术研讨会”。 展演既包含了京剧、昆曲、藏戏、粤剧四个世界级非遗剧种,还囊括了秦腔、
豫剧
、黄梅戏、越剧四个国家级非遗剧种;既有耳熟能详的京剧剧目《锁麟囊...
查看更多
话说“非遗+ ”——写在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
2015.06.12
专题报道
6月13日为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10余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保护成果更是受到许多行业的高度关注。非遗保护已不再仅仅是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职责,非遗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保护成果也正在被全社会共享。 “非遗+教育”“非遗+设计”“非遗+旅游”“非遗+影视”……如果说“互联网+”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那么不断扩展的“非遗+”相关行业领域则迅速催生新的创意...
查看更多
以对话传统、市场和观众创造戏曲生机
2016.09.28
论坛
越剧《双飞翼》 戏曲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综合呈现形式,拥有着长久积淀下来的艺术与文化传统。随着现代社会人们交流与沟通的便利,很多戏曲从业者从其他剧种中汲取优秀的演唱与表演元素,融合到自身的艺术表演中去,这是文化交流的良性呈现,也是文化的必然结果。不过吸收与借鉴的前提是对自身艺术形式的深入把握,特别是对这一艺术所负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之后的有机融合。失去这一前提,简单的模仿与借鉴会陷入目的模糊的“四不像”之中。特别是那些跟着光盘、教科书...
查看更多
1
2
3
4
5
2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