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6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59)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399)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4)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广东东莞:让非遗滋养美好生活
2025.04.28
专题报道
茶园游会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从广东省首部地级市综合性非遗条例——《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施行,到非遗数字化管理平台投入使用;从创办“最岭南”文化馆鸿福桥市集,亮出“有一种新中式生活,在东莞”名片,到深化“江湖山海”非遗品牌活动内涵;从积极申报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到评选12家非遗主题馆……2024年,东莞非遗保护工作涌现出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与成果,让人们看到了非遗创造性...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让我有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2025.04.28
专题报道
非遗工坊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载体,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与传统手工艺,工坊通过“传帮带”模式构建起“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化的生态链,既为乡村老年群体、留守妇女等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又以生产性保护激活传统工艺的生命力。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51个案例入选。近日,记者跟随“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融媒体采风活动走进贵州、云南、海南...
查看更多
浙江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推进会在平阳举办
2025.04.27
地方新闻
4月23至24日,浙江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推进会暨《东岳观道教音乐集成》发布会在平阳县东岳观举办。此次推进会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平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非遗保护和记录专家、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平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以及我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执行团队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保护研究部主任薛益泉主持。 非遗记录工作是非遗保护的一项基础...
查看更多
张君: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审美表达
2025.04.25
论坛
【摘要】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生产传统社会的日用之物,在当代社会也成为审美之物,美学价值凸显。工艺之美,一方面直观存在于器物表面的装饰上,另一方面则蕴含在深层的审美理念中。基于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田野考察,结合文化人类学领域的“具身化”理论,通过对不同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工艺之美与工艺制作技术密不可分。传统手工艺技术是手工艺人技能的直接体现,它与手工艺人身体的娴熟度相关。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个案研究印证了工艺技术对工艺之美的影响。传统手工艺是日常生...
查看更多
解构与重构:羌年的再生产
2025.04.25
论坛
【摘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羌年不断变迁,不断被解构。通过再现记忆场、耦合节庆事象、重构节日内涵,唤醒、延续并建构出新的集体记忆,将个体记忆与民族国家的历史重叠,使得今日之羌年得以重构。在新的神圣空间中,新的集体记忆形成新的凝聚力,由此增强了民众的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不仅是对羌年所代表的羌族传统历史文化的认同,更是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关键词】羌年;集体记忆;文化变迁;文化空间;文化认同 羌年...
查看更多
2025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在梅州举办
2025.04.25
地方新闻
2025年4月22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承办的2025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培训班在梅州正式开班。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黄锡忠、梅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钦文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来自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人、业务科(处)室负责人,非遗保护工作业务骨干及梅州市、县(区)相关单位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了培训...
查看更多
李祥林: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把握羌年的意义
2025.04.15
论坛
【摘要】春祈秋报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羌年亦在此列,乃中华年节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整体把握羌年的意义,不可不知晓村寨仪式中经释比之口诵唱的史诗《木姐珠》和《羌戈大战》。两部史诗颂祖唱史,在经年的传承中形成了族群文化认同。这种认同维系着群体社会的精神空间,增强着群体生存的文化信心,激发着群体发展的心理动力。着眼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秉持非遗保护的整体性、系统性理念,对羌年的过往历史与现实存在、民间实践与官方助力、生活样态与学术研究进行多...
查看更多
陈连山:从“日肖”到“生肖”——蛇年谈生肖起源史料的再审核
2025.04.14
论坛
【摘要】十二生肖包含三个基本元素:其一是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互配合;其二是十二生肖分别用来标识一个人的出生年;其三是相信个人气质和命运受到其出生年生肖动物的影响。这三者缺少任何一项都不是完整的生肖,甚至不能称之为生肖。以此为基础,重新审核目前学界经常用作生肖文化起源的史料,发现《日书》中的十二地支与动物的组合不是用来指人的出生年,而是用来判断失窃之日窃贼的特征。所以,它是“日肖”,不是生肖。而王充《论衡》中的十二辰之禽虽然字面上与后世生肖完全一致...
查看更多
王晨阳: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角度认识春节的文化意义、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
2025.04.14
论坛
【摘要】“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视角对春节的重新认识。在文化意义层面,春节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在社会功能层面,春节的传承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促进家庭社区和睦,增强社会凝聚力,为中国人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符合该公约所强调的社区参与原则。在当代价值层面,春节从粮食安全、优质教育等多...
查看更多
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文非遗发〔2011...
2025.04.11
部级
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文非遗发〔2011〕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文化部和地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共同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初步构建起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1
2
3
4
5
43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