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0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十七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走进非遗展示馆”系列之三:南京博物院非遗馆
2017.09.26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 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各类型展馆孕育而生。如何区别于一般性的博物馆展陈,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进行展示,如何开展展馆建设、管理及运营等等,逐渐成为人们关切和探讨的新议题。 非物...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2017.09.25
专题报道
【人物简介】秦礼刚,1949年生,湖北云梦人。国际木偶联会会员,国家级非遗皮影戏类传承人。1978年起,从事皮影艺术事业,在湖北孝感市云梦县自建梦泽影戏馆。40多年,每年演出364天,演出了近15000场,受到各地观众热捧。他致力于皮影艺术的传承,曾十余次登上央视舞台,并多次赴国外演出,受到过国家领导人的褒奖。年近七旬的秦礼刚曾十余次登上央视舞台并多次赴国外演出(摄影:李政葳)23日下午,在孝感卧龙岛非遗文化园内,伴随着一阵劲爆的鼓乐声,一场《武松打虎》皮...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手工技艺为大同铜器注入旺盛生命力
2017.09.25
专题报道
“因为我们是手工技艺,是有生命力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同铜器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安民语重心长地说。日前,“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山西行走进大同,采访团探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同铜器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大同铜器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安民的学生在手工制作大同铜器(摄影:张舟) 据了解,大同铜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两千多年前就拥有炉火纯青的手艺。 一九七三年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时曾以“九龙奋月”铜工艺火锅...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与口头史诗的流布和传播——论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史诗传统及其互动...
2017.09.25
论坛
摘要:《玛纳斯》及其口头演唱传统从19 世纪以来就成为我国与中亚地区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我国和中亚地区的这种口头演唱传统彼此推动和促进,绵延不断,其间史诗传承人群体玛纳斯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近年来,随着“玛纳斯学”逐步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学术交流更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使口头史诗传统的传播和互动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典范。本文试图对此文化现象作一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呈现跨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和发展特征,为当前正在不断...
查看更多
黑龙江:戏曲进乡村有了“路线图”
2017.09.25
地方新闻
记者9月21日从黑龙江省文化厅了解到,为解决农民看戏难
问题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近日联合出台《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黑龙江省将以县为基本单位,组织各级各类戏曲演出团体深入农村基层,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普及的思路,实现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免费观看1场戏曲演出的目标。 从各地文化特点和农民欣赏习惯出发,《方案》要求,各地市县区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戏曲鉴赏、戏曲知识讲座以及名家进乡村等活...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进校园”:热潮里的冷思考
2017.09.22
论坛
黄卓 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普及的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提升到国家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学校教育首先发力。传统文化应该走入校园,这已成为共识,但是,应该以什么方式进入校园,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牢牢嵌入到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首先,辨清良莠,避免传统文化传播误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自提出到全...
查看更多
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 走出生态文明之路
2017.09.22
论坛
当前中国正在出现一场手工艺复兴的现象。景德镇有12万陶瓷手艺人,宜兴有10万紫砂工匠,苏州镇湖有8万绣娘,福建仙游镇有13万木匠……笔者通过考察,发现在这些传统的手工业城市,众多手艺人都拥有自己的手工艺作坊或手工艺工场。不仅如此,还有许多艺术家、设计师加入了这一行业,为新旧手工艺地区增添了活力。为什么如今会在中国爆发手工艺复兴的文化现象,这与中国的未来甚至是人类的未来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关心这一
问题
?要回答这一
问题
,我们首先就要意识到我们今...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找准源头活水 非遗保护才能生生不息
2017.09.21
专题报道
自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经验。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近日,“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记者团在非遗“富矿”贵州省采访时发现,黔东南州的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非遗保护的中坚力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水族马尾绣黔东南州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3个保护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72个...
查看更多
让民间文艺回归生活
2017.09.21
论坛
近日,我与国际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进行了一场座谈。在交流中,国际专家感慨,自己先后在中国进行了十余年关于传统工艺的田野调研,这五年,尤其能深刻感受到中国民间文化生态的变化,他们认为,中国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的自觉度在提升,从政府的公共政策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识,文化的自信力和影响力无处不在。民间文艺不像精英文艺那样有相对完备的发展机制和空间,它来自生活,来自民众,是劳动者自己的歌唱,是一个民族对美的集体记忆和创造,所以当社会文化转型,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工业...
查看更多
“薄施淡染”—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展将走进国博
2017.09.21
要闻
陈扬龙用“薄施淡染”技法在泥坯上作画春满人间 小菖兰 移富贵于平安碧玲珑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醴陵市政府协办的“薄施淡染”——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展将于9月22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届时将展出“薄施淡染”技法创始人陈扬龙(1941—2013)及其传承人陈利、申彬所创作的《小菖兰》《春城之恋》《万紫千红》等近百件精品力作,展览将持续至10月22日。 陈扬龙生前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醴陵釉下五彩瓷烧...
查看更多
1
248
249
250
251
252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