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8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十五   
搜索
论坛
    传统戏剧在传承形态上具有较为突出的特征:一、团体性与个体性共有,但团体性尤显突出;二、技艺性与普及性共有,但技艺性尤显突出;三、艺术性与模式性(程式性)共有,但艺术性尤显突出;四、累代相积与时尚创造共有,但累代相积尤显突出;五、核心价值与俗世情怀共有,但核心价值尤显突出。五个特征成为戏曲剧种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基础,其内在的张力和矛盾造成了中国戏曲传承和发展的稳定性与脆弱性。“稳定性”即来自稳定的社会形态、文化价值、审美趣味;“脆弱性”即来自不断变...
查看更多
论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许多地方已经自然而然地、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地开始了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当下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大众的居住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然而,人民群众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没有根本变化,在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遵循保护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科学保护手段的创新,使得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由于在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人民群...
查看更多
论坛
  ■ 演讲人简介:     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史诗研究学会会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长期致力于民俗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著有《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程式句法研究》、《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合著)等多部著作和几十篇论文。     ■ 编者按: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速,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新挑战...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部近日公示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如果顺利通过公示,我国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将超过1600项。从非遗保护角度来说,这个数字应该说是我国近些年大力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的体现,而且对于各地来说,越来越多的当地非遗项目被纳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也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文化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日前在谈到非遗保护工作时表示,国家级非遗名录应保持适度规模,一些确实不够国家级分量的非遗项目可以留在省市县各级名录里。从目前我国各地大兴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曾有专家评价,民间美术的前途无非以下几种:一是任其自生自灭,这是下策;二是研究它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为它建一个博物馆,这是中策;三是在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它,找到民间美术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架起民间美术与现代审美意识的桥梁,这是最佳选择。鲁锦的开发乃是第三种选择的体现。     鲁锦是鲁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纯棉手工纺织品,已在齐鲁大地传承千年。鲁锦以棉花为主要原料,经过在木制织机上操作的72道工序,可以通过手工制造出多达1990种彩色图案的织物。一直...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物质化绝不等同于商品化郭 军    如今,一方面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申遗在国内的不少城市火热上演,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成为某些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和生财之道。这种反差背后,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希望与忧虑并存的尴尬现实。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走过12年。在功利化的发展目标和非遗保护的努力之间,非遗保护路在何方?  当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2014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活动征稿启事   活动目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丰富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主体。摄影作为形象化的记录手段、视觉思维的激情表达形式和快捷直观的传播方式,能够捕捉到民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的精彩瞬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
查看更多
资讯
木活字,活起来 ——瑞安不遗余力保护人类非遗 唐亦佳 顾国庆 最近,瑞安迎来了木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周年纪念日。 活字印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发明者毕昇于公元11世纪使用的是泥活字,13世纪,王祯创制木活字,并在《农书》中详细作了介绍,这是有关木活字印刷术的最早文字记载。瑞安东源村王氏宗族的木活字印刷术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他们严守古法,世代相传,未...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摄影摄像专题培训班”在湖北宜昌举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主讲《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程及数字化保护相关问题》 中央大学教授祁庆富主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标准(民俗类)〉解析》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向柏松主讲《湖北的端午节》    本网讯 2014年5月27日,在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主办,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3》发布    日前,由山东大学承担并完成的项目《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在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领衔的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张士闪组织国内众多民俗学专家集体完成。    《报告》秉承五个原则对中国民俗的年度发展给予展示,这包括呈现中国民俗文化发展背景的世界格局与现实国情,关注民俗文化传承空间的城市与乡村,揭示民俗活动所引带产生的社会各层次自...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