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廿四   
搜索
论坛
【摘要】文献统计数据是对研究内容的一种侧面补充和揭示手段,在对2001年至2020年间有关昆曲项目文献筛选整理的基础上,用以论证昆曲项目在非遗领域的代表性价值、昆曲保护工作成果等内容。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相关著录信息的统计分析,可以进一步印证昆曲保护成绩、影响,甚至规律。 【关键词】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成果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推选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昆曲在新世纪焕发新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弦歌不辍绽放迷人光彩,踔厉奋发再谱壮美诗篇。过去的一年,甘肃省非遗保护领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文旅部大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矢志担当作为,以定了就干、马上就办的干事创业劲头,努力克服新冠肺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题材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剧照 资料图片 “天工开画卷,苏作耀古今”,1月8日,非遗题材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特别放映活动,吸引了近500名观众前去观影。放映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15台缂丝机,在影片放映和主创与观众交流后,来自苏州的缂丝师现场指导观众实操体验,感受苏州传统缂丝工艺的精妙和苏作传统文化的精彩。观看非遗题材纪录电影与体验非遗手工技艺的新鲜融合,让现场观众为非遗文化所深深折服。 近年...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了高质量、高起点推进甘肃省2022年“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线下活动,1月11日上午,甘肃省文旅厅在兰州组织召开了甘肃省2022年“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民俗展活动方案论证会,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兴来参加会议并讲话,省文旅厅非遗处负责人主持会议。 论证会上,承办方负责人紧紧围绕活动方案所涉及的展品遴选、策展理念、展陈布局、团队分工等方面,以PPT形式进行了专题汇报。省文旅厅节会与宣传推广处、省博物馆、兰州大学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强调,要坚持依法科学保护。要健全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全面落实法定职责,明确参与各方责任,提高社区和民众的非遗保护主体意识。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分类保护,精准施策,精确管理。本报将持续关注非遗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解读各地出台的相关非遗法律法规制度,见证其保护非遗薪火、活态传承的实效。 一、《福州市软木画技艺保护规定》迅速推动技艺复苏 闽都文化瑰宝软木画又名木画、软木雕,为福建福州独有...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昆曲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昆曲进行抢救、保护和扶持,并为昆曲的现代发展探索正确的方向。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和各昆曲院团及昆曲艺术家、戏曲理论工作者也持之以恒地围绕这一方案展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从实际检验效果来看,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几支日趋消衰的地方昆曲剧种特色,致使昆曲在传承过程中初步显露同质化的趋向...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2021年是昆曲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二十周年,同时,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苏州昆剧传习所建立一百周年。在这个特殊节点上,系统梳理昆曲传承发展的经验历程,能够更加充分地体会到在时代转型的进程中,昆曲是如何通过恪守优秀文化传统而实现与时俱进的艺术传承的,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七十多年时间里,党和国家为昆曲复兴做出了重大而突出的举措,这是昆曲艺术在新世纪能够引起中国戏曲,乃至中国非遗保护新局面的基础。 【关键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这首流传甚广的民间歌谣,诠释着孩童们对过年的无限期盼。一碗碗香甜的腊八粥,像是报信的信使一样,预示着年关将至,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少不了美食相伴,喝腊八粥便是腊八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而关于腊八粥的咸甜问题,就像端午节的粽子是甜是咸一样,各地都有各自的传统...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征求《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方案》意见的公告 为进一步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文化和旅游厅结合实际制定了《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5年)》。 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在2022年1月11日前,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公示受理部门...
查看更多
论坛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洞村乡竹编第五代传人李年根,凭着50多年的手艺,“破圈”成为全网粉丝量达800万的“网红”。 图为团队摄影师拍摄李年根的工作画面。(摄影:新华社记者 周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传承主体的“活态化”文化形态。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打破了静止在时空维度中的非遗传播,传承人开始用短视频进行记录、表达与展演,让古老的非遗再次“被看见”。非遗题材正成为短视频内容生态中重要的垂直门类和亮丽风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