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1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初八   大暑 大暑
搜索
地方新闻
新期承旧岁,盛世传佳音。为了使打谱会列席代表更为充分地感受非遗魅力,沉浸在更为浓厚的学术氛围,1月14日,第二届浙派古琴打谱会第二日会程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名家打谱讲坛与第三场打谱学术音乐会相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共计150余名打谱代表来到浙江非遗馆三楼传统表演艺术厅开展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   第二届浙派古琴打谱会1月13日于浙江杭州隆重召开,本次活动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省非物...
查看更多
论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华阴老腔,作为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其传承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华阴老腔注重唱腔的音韵美感,以及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和化妆服饰,形成了独特的戏曲风格,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瑰丽遗产,深受人民喜爱。加强华阴老腔的保护与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瑰宝,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在...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记录整理者是民间文学传播链上的重要一环,他们集接受者、传播者、学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在记录整理活动进行的不同阶段,他们的多重身份之间不断发生流动,这是客观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他们的身份认同则是主观的,主要受其记录整理目的、语言能力、学术训练以及对传统的熟悉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身份认同,产生不同属性的记录整理文本。以蒙古族民间文学记录整理的历史实践为例,分析记录整理者身份的认同,反思既往从民间文学记录整理方法论角度认识和评价不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非遗工坊建设及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成果展上,来自内蒙古以及区外的5位省级传承人代表,现场讲述传承故事,精心展示非遗就业工坊成果。 蒙古族的马头琴、马鞍被人们所熟知,活灵活现的马头造型和那淳朴、凝重的云纹吉祥图案深受人们喜爱。在内蒙古自治区非遗工坊建设及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成果展上,自治区级锡林郭勒盟蒙古族木雕传承人敖日布道尔吉说:“木雕艺术在蒙古族历史悠久,家用的生产生活用具上面都有木刻纹饰。我从十几岁就从...
查看更多
——河北创新路径活化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
专题报道
沧州狮舞在运河畔展演(摄影:傅新春/光明图片) 船在运河走,人在画中游(摄影:张昊/光明图片) 游客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参观(摄影:苑立伟/光明图片) 京杭大运河流经沧州城(摄影:程序/光明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昔日,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今朝,燕赵精彩,运河奔腾。 习近...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关于推荐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 各市(地)文化(体)广电和旅游局,省直属有关单位: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评选表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文旅非遗发〔2023〕123号)要求,为认真做好黑龙江省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如下: 一、评选范围 (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评选范围:全省从事...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关于推荐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 各市(地)文化(体)广电和旅游局,省直属有关单位: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评选表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文旅非遗发〔2023〕123号)要求,为认真做好黑龙江省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如下: 一、评选范围 (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评选范围:全省从事...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中国思想对礼、俗的关注始于2000多年前,而且是一个高度成熟、持续的传统。但在晚清礼教批判的背景下,现代学术史中的礼俗研究始于以俗释礼与俗的上升,这一开端引发出两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是现代民俗学更彻底地解构礼的神秘性,最终使得礼、俗越出礼学视野,均成为民俗学的材料;另一方面则是礼学也在部分接受俗的维度与现代意识,同时积极寻求回应时代问题与西方学术,结果是具有现代意识的“礼俗学”的成立,以及“新礼俗”构想的出现。这种相互竞争、吸收的态势持续至今...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月5日下午,在首届楚雄时装周期间,“非遗传承与发展”全国服装服饰论坛在云南楚雄市举行,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代表齐聚一堂,以时尚为媒、以论坛为名,聚焦现代产业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发展,共同探讨中华民族服装服饰的传承之策、弘扬之道、时尚之路,以此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海内外服饰互学互鉴互赏,实现美美与共、世界共享。 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及非遗传承人从自己多年深耕的领域出发,共释非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美好生活·幸福喜嫁》绣品 《春回大地》绣稿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这是唐代诗人罗隐对苏绣工艺的赞叹。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苏绣,将“画”与“绣”相结合,以针代笔、以线为墨,以摹绣古代名画为主,着意追求笔情墨趣,富有浓厚的中国画典雅风格,也承载了江南的温婉柔美。2006年,苏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苏绣艺术文献展(1949-201...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