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4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一   
搜索
专题报道
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合影  《猪八戒背媳妇》演出现场  《小二黑结婚》演出现场  《顶灯》演出现场  山西素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美誉,山西戏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文化的一个响亮品牌。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历来对戏曲工作非常重视,宏观上,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实施山西省戏曲传承发展...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韩国无形文化财制度自1962年出台后,经反复修订逐步建构起公开透明的评价指定体系与系统完善的传授教育机制,成为兼顾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用等多层面的国际示范性文化保护政策。然而,韩国无形文化财制度的历史演进并非一帆风顺。近60年,正值韩国政治经济的巨变期,民俗学者、行政当局、技(艺)能保有者等多方主体,因立场不同而就无形文化财制度的改革展开激烈博弈。 【关键词】无形文化财;原形主义;保有者;传授教育;典型 引言...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举办2023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的通知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颁布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和国家有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临沂大学于2023年10月22日至11月20日举办2023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举办2023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的通知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颁布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和国家有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临沂大学于2023年10月22日至11月20日举办2023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柳琴戏表演人才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查看更多
要闻
为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总结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经验及存在问题,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23年9月20日在京举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中国的实践经验”专题研讨会。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中心主任兰静,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发展研究中心...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为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和档案建设,形成与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相关的,全面、系统的数字化记录成果,我中心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下,自2018年起持续开展入选项目资源采集工作,并已经先后完成了7个项目。 该项工作的开展以我中心编制的系列文化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为指导,关注并记录入选项目的本体内容、传承主体、文化生态、履约实践和保护成果。 我们将...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9月12日至16日,“文明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在巴黎成功举行。活动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江苏省演艺集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经典剧目《牡丹亭》演出火爆,折子戏等进博物馆与高校活态展示,专题文化展览,学术研讨交流,四大板块的丰富内容,在巴黎掀起了一场“昆曲热”。 相遇:从秦淮河到塞纳河的“丝滑转场” 国际社交平台上,一种在不同旅游地标...
查看更多
——贵州深入推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的创新探索
专题报道
屯堡文化名村—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风貌(摄影:吴忠贤/光明图片)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松桃苗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平在刺绣(图片:资料)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古寨景区在举行欢迎仪式(图片:资料)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黔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时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
查看更多
要闻
9月20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总体情况、筹备情况、重点活动安排。 张旭霞 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 当前,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迅速恢复,国际性文化活动繁荣开展。即将到来的10月,文化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开设各类社团,让学生更加系统、规范地接触非遗文化;把非遗与美育、德育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编演作品……近年来,西藏各地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后继有人是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的前提条件,也是让特色浓郁、积淀深厚的非遗文化展现持久魅力的关键所在。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一次次参与、一场场讨论、一系列活动中...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