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9   星期四   农历五月初三   
搜索
论坛
二十一世纪一场新文化运动的崛起――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李莉  2004年2月24日的参考消息,头版头条登出一篇以醒目的黑体字写着――“五角大楼机密报告警告――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全球性灾难”的文章.。文章的要点是:未来人们将为生存而战,而不是为了宗教、意识形态或民族荣誉。到了2007年,惊涛骇浪将坚无不催,使得荷兰大部分城市没法居住,像海牙这样的城市将被夷为废墟。在2010年至2020年之间,欧洲的气温将下降,从而使其受到最沉重的打击,英国的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
查看更多
论坛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和今天苑 利  在亚洲方面,日本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是先行一步的。日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始于19世纪的明治初年。明治维新后,由于崇洋思想的盛行和毁佛倒释之风的蔓延,当时包括佛教寺庙在内的许多传统文化遗产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1871年(明治4年)5月,太政宫接受了大学(现在的文部省的前身)的建议,颁布了保护工艺美术品的《古器旧物保存方》。这也是日本政府第一次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的文化遗产保护案。在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的同时,日本政府还...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多样性与非物质文化资源:从研究者的角度比较越南及日本的管理和法规[日]山口修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我作为一个音乐人类学家,在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参与了很多国内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些项目的合作者从政府到半官方组织都有。有一些项目值得在这里报告给大家以便阐明大会所设置的问题。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日本政府在建立和维护意义深远、成果丰富的宏观学术,以及与日本民族音乐学家的关系方面都非常成功。具体而言,我的经验告诉我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能够甚至应当超越为那些...
查看更多
论坛
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应秉承的原则顾 军   苑 利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范畴举例中,无形文化遗产大致被分为民间文学、表演艺术、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工艺技术,以及人类生产知识与生活知识等六个方面。对于除节日之外的其他文化事项的保护,大家谈论有余,且有相当部分已经付诸实践,但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我们尚无更多的理论探索,更无成功的经验可言,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问题。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现行的传...
查看更多
论坛
越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际情况及问题[越]阮志斌  1990年以来,越南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普查、保护和宣传工作也逐渐引起了调查者、负责人、相关的组织和社区的注意。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也开始受关注,当然也需要国际社会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相关调查者和负责人。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点  上世纪60年代,普遍的观点是把文化分成两部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从70年代开始,越南的研究者开始把文化分成非物质和物质文化两种,并...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例外”概念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马 平  尽管世界各地反对全球化的声势不小,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仍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我们在这种历史潮流面前,需要保持一种冷静的思考,认真研究在顺应这一历史大潮流的同时,如何努力地保护我们中华民族(包括56个民族)自身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球经济一体化,分工合作,全世界成为一个大市场,已经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效率成为优胜劣汰的唯一标准,“效率优先”成为人类通行的经济法则。一切不符合全球经济一体...
查看更多
论坛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和今天顾军(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一、法国文化遗产法律法规的制定  无庸讳言,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法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头。  法国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梅里美《历史性建筑法案》颁布于1840年,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的宪法。此后,1887年又颁布了历史文物建筑保护法,即《纪念物保护法》。这部法律明确重申了作为法国文化遗产的传统建筑的保护范围与标准,并组建了一个由建筑师组成的古建管理委员会,负责作...
查看更多
论坛
把民族民间的文化与艺术遗产保护在基层社区周 星(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交流学部教授)  在21世纪的头几年里,中国文化知识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提出了“抢救”和“保护”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文化和艺术遗产的任务。为数众多的学者和知名人士大力呼吁,并得到了社会各界、媒体和政府异乎寻常的快速响应。眼下,有关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保护的国家项目和财政预算,已经和正在积极地落实之中;有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论证、部署、学术研讨和试点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本文试图讨论和指...
查看更多
论坛
试论少数民族“文化空间”生态保护曲六乙  我国在几千年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极其丰富多采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正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科学文明的严峻挑战、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和人民群众审美心态时尚变化诸种新的客观环境。它们的生态或者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者严重失衡而岌岌可威。如果不及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它们的多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掩没。  在这些遗产中,最容易消失的是那些依附于动态表演并且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意蕴和重大学术价值复合文化形式。亦即大体上属于傩文...
查看更多
论坛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原则刘魁立  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有一个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在整体上进行关注和保护。从这一原则的视角出发,我提出如下6点个人体会,以就教于各位专家。一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这一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广泛征询专家意见反复修正、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提出的。  根据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发布的最新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