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廿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372)
机构
(2)
政策
(119)
资讯
(2410)
清单
(149)
资源
(140)
学术
(1406)
百科
(0)
其他
(1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高冉:清代初期高温铜红釉烧造工艺及特点
2022.05.19
论坛
【摘要】清代初期官窑和民窑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不断创新,景德镇制瓷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特别是颜色釉瓷器更为发达,集历代色釉烧造之大成。以高温铜红釉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助最新科技检测成果,可辨析清代初期高温铜红釉的品种、差异及特点,从而为研究高温铜红釉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烧造工艺和瓷业影响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铜红釉;康熙;烧造工艺 高温铜红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色釉之一,以铜作为着色剂...
查看更多
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联合非遗保护协会开展专题培训
2022.05.17
地方新闻
5月16日,为加强对各项目申报单位的指导,切实做好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共同开展了项目推荐申报专题培训。 培训现场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郭桂玲,以《项目申报书编制规范》为题,从如何解读项目申报书各栏目具体要求,怎样描述各栏目相关内容入手,针对以往在项目申报...
查看更多
安徽:挖掘非遗资源 培养传承人才 促进就业增收
2022.05.16
专题报道
成立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宣纸文化区域整体保护;打造黄山“五徽”文创品牌,挖掘徽州技艺创意价值;推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加快非遗传承传播载体建设;推动非遗活态化发展,激发“非遗+扶贫”“非遗+旅游”发展活力……近年来,安徽省不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全面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和利用,积极推动非遗项目的旅游价值开发,充分发挥非遗在助力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非遗在帮助安徽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
查看更多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制定与贯彻落实...
2022.05.12
地方新闻
5月11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金根就《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制定与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介绍,参与《条例》立法工作的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惠敏莉与艺术评论家丁科民回答媒体提问。 杜金根表示,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制定的戏曲类地方性法规,《条例》紧扣秦腔艺术传承发展的实际,坚持
问题
导向,注重立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保护传承上体现了新担当,在创新发展上展现了新...
查看更多
湖南省文旅厅启动2020年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通查工作
2022.05.12
地方新闻
5月9日至10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长沙召开2020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通查工作会议。会议组织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省曲艺家协会、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潇湘影视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对记录成果进行了评审,厅二级巡视员王鹏出席会议并讲话,厅非遗处、省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 2020年,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统筹部署,湖南省文旅厅选定了花鼓戏(长沙花鼓戏)传承人李小嘉等10名记录对象,组织省非遗保护中心对传承人所掌...
查看更多
习近平的文化情怀
2022.05.12
要闻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 这是习近平同志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的一段深情告白。 多年以后,领航“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习近平总书记自豪地宣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仰望华夏文明的历史天空,淬炼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总书记以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带领中国人民阔步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
查看更多
赓续中华文脉 绽放陇原华彩——甘肃省大力推进非遗工作上新台阶
2022.05.11
专题报道
秦安小曲亮相“如意甘肃·多彩非遗”全省非遗展演。 话剧《八步沙》演出场景。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省主会场活动。 文县白马文化节目展演。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脉如流,绵延不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也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
查看更多
形式之变与观念之续:基诺族特懋克传承研究
2022.05.10
论坛
【摘要】基诺族特懋克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重构,表现为节日时间、空间与程式的变化。但是,因自然环境、经济行为、亲属制度、居住格局等的延续,根植其上的重农、人伦与村寨共同体观念并未改变,节日的内核亦得以传承。作为特懋克内核的观念及其表征正是基诺族对认知实践的诗性表达,是用想象与类比手法对生活世界进行的理解,钩联历史与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应走向人类学诗学,关注文化持有者的主观表述与自我呈现,注重其连续性的诗性创造与美学想象。 【关...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天地人和
2022.05.10
节气资讯
冰墩墩打卡二十四节气·霜降。颜麟蕴、雒圆编制(新华社发) 立夏(新华社发 王斌 作)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根据天地运行以及气候变化规律创造的时间制度。它不仅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生态思想的体现,也浓缩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循环发展的生态智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认识和...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天地人和
2022.05.10
论坛
冰墩墩打卡二十四节气·霜降。颜麟蕴、雒圆编制(新华社发) 立夏(新华社发 王斌 作)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根据天地运行以及气候变化规律创造的时间制度。它不仅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生态思想的体现,也浓缩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循环发展的生态智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认识和...
查看更多
1
89
90
91
92
93
43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