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3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初七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河南许昌陈氏皮影传人陈志国指导学生学习皮影戏(摄影:牛书培)(人民图片) 贵州省级非遗传承人李跃(右)在遵义老城红军街“剪纸坊”指导游客体验红色文化剪纸(摄影:朱大军)(人民图片)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正式对外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37个推荐项目名单。此前,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两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60期:2020年12月28日—2021年1月10日 ▲ 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0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 滑县木版年画展亮相恭王府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在国家图书馆拉开帷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的首批江苏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新鲜出炉,包括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无锡市惠山古镇、张家港市凤凰景区、江苏省杂技团等在内的 10 家单位正式入选。 小观众在南京博物院老茶馆参与春茶制作体验活动 入选非遗旅游体验基地要满足多个条件 江苏省文旅厅非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是文化大省,各类非遗项目众多,要想成为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必须要满足多个条件,如:必须要有省级以上(含省级)非遗代...
查看更多
要闻
11月15日,以“黄河源中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凝聚共享的原则和路径”为主题的黄河源非遗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在理县成功举办。来自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非遗保护中心、恭王府和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的专家学者和非遗保护机构的代表出席。 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1月9日至12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2020年河北省非遗保护工作能力提升活动在石家庄成功举办。全省11个设区市,定州市、辛集市及雄安新区文旅部门非遗科(处)长、非遗中心主任,部分非遗保护单位负责人和传承人等共计80余人参加了活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李晓松出席开班式并授课,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学锋在开班式上讲话。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管理系主任、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红教授,知名非遗策...
查看更多
论坛
我国非遗项目分布广泛,就如万花齐放的大花园,美丽非遗竞相勃发。但同时,仍有许多非遗项目濒临失传,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延续历史文脉,彰显人文特色,维护文化多样化。美丽非遗是美丽中国的表情,彰显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风情、独特魅力和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美丽非遗让美丽中国更美丽。 美丽非遗塑造美丽心灵。非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非遗所展示的都是美的形式或...
查看更多
聚焦全省“非遗+扶贫”交流对话活动
专题报道
蔚县政窑手工艺人在制作黑陶(摄影:田泽阳) 非遗扶贫,一头连着国家的民生政策,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文脉赓续,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作用独特。据统计,截至目前,河北省共建成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5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359家,385个非遗项目参与其中,培训6万余人次,带动近10万人就业,2万余人达到脱贫标准,非遗已成为带动河北省农民增收、拓展农村就业渠道的增长点之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长城脚下话非遗”长城沿线非遗展览展示活动在秦皇岛山海关古城举办,深入研讨非遗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走进太行”系列——全国青年美术家“行走长城”写生采风创作展览活动,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展示长城文化;“全国新媒体自驾游长城”活动旨在宣传保护长城、弘扬长城精神……近期,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长城”主题组织开展多项活动,掀起“长城文旅”热潮。 根据《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我国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到2023年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长城脚下话非遗展示展销活动现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办、国办《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部署要求,深入挖掘长城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和人文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研讨非遗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于2020年8月8日至11日在万里长城起点——山海关,共同主办“长城脚下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为了促进传承与传播,政府与社会各界开展了诸多“非遗+教育”的活动,如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研学等,形式多样、成效可喜。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传播中,需要关注社会、项目本体、传承人、受教育对象等四个方面。这与艺术社会学领域著名的“文化菱形”理论具有相似性,意图、解释、接受、理解共同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播的闭环链条。把握好这四个方面,可以更有效促进非遗教育传播工作。 非遗与社会生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