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王衍良,山东牟平人,管理学硕士。历任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山东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山东省文化厅办公室副主任。2016年...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马慧玲,女,副研究馆员。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自治区文化厅社会文化处、文化产业处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现任自治区文化馆馆长、自...
查看更多
论坛
2017年6月举办的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吸引了小朋友参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下开展的保护工作已有16年时间,以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时间节点,10余年来,在政府的主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我们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和非遗特点的保护制度和体系,如:非遗资源的调查制度、四级代表性项目保护制度、四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探索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央财政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国务院设立“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山西太谷秧歌(摄影:吴怡)日前,“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山西行在太原启动,来自全国各地52家网络媒体的70余名采编人员在8天时间里分赴山西大同、平遥等地,集中了解了山西省内的非遗保护工作与传承发展情况,并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的文化遗存、多彩的民风民俗交织融合,魅力独具。近年来,山西省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举办了一系列非遗进校园...
查看更多
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推动,一个个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非遗项目,正纷纷从“纸上名录”走向自己的“新家”——非遗博物馆!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与人民文化意识的日趋成熟,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大发展与大繁荣。与传统博物馆相比,非遗博物馆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博物馆“静态”展现的服务模...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走过了可圈可点、至关重要的5年发展历程。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有关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深化保护理念 巩固保护成果    过去的5年...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非遗文化周”开幕式演出昆曲表演《牡丹亭•游园》  当地时间6月9日晚,由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浙江省文化厅和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非遗文化周”活动在德国柏林拉开帷幕。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建阳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表示,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已有39个非遗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位居世界第一。此次“中国非遗文化周”是庆祝中德两国建交45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将以...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17“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杭州•拱墅)活动暨第六届大运河文化节开幕式 6月10日,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的2017“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杭州•拱墅)活动暨第六届大运河文化节开幕式在杭州市拱墅区运河广场隆重举行。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成岳冲,省政府副秘书长李云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黄明辉...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图1 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本网讯  2017年6月10日上午,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部主场活动开幕式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内隆重举行。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先后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宣布非遗节开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为维护非遗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自2007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在非遗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这是我国非遗保护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求“见人见物见生活”,各地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能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各地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通过把非遗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等方法,不但保护了非遗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也使非遗项目得到了传承发展。现将...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