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大暑
搜索
地方新闻
6月10日晚8点,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内蒙古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暨内蒙古非遗集市活动在呼和浩特市启动。在此期间,全区各地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集中开展一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旨在吸引广大民众和游客畅享非遗行、品鉴非遗味、共赴非遗游,感受内蒙古非遗独特魅力、了解内蒙古非遗保护成就。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内蒙古主会场设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广场,利用广场的共享休闲空间设立非遗集市,依托塞上老街既有建筑...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非遗购物节·第八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在长寿盛大开幕,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冉华章,长寿区委书记、长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小强,长寿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戴明出席本次活动。 一、见人、见物、见生活,一站式览非遗之美 今年主场活动汇聚180个非遗和老字号项目参展参演,展区设置更注重场景营造,活态传承展示,体验感和互动性强,共设...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非遗保护工作,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一项项令人振奋的保护成果。2022年,天津市公布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07项(含扩展名录17项)。截止到目前,全市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9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357项(含国家级),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00余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2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活态”文化,被视为人类智慧的结晶、生命的记忆。6月6日,“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度入选名单发布和授牌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青年是非遗保护的希望,在传统文化日渐复兴的当下,善于创新的非遗新生代为非遗传承注入了青春的力量。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带动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非遗人才储备建设之中。”近年来,山西通过培育非遗传承人、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非遗购物节等活动,不断提升山西省非遗的传...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宣传贯彻《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省文化和旅游厅结合“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主题,组织开展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着力围绕“五个一”,推动宣传月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组织召开一次传承人座谈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召开座谈,总结近年来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成果,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传承人在非遗项目传承中存在的...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十大板块120项活动!这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邀您体验! 6月6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非遗购物节·第八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召开。 发布会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长寿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总体安排情况。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朱茂介绍相关情况...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10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期间,山东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传播活动。 6月8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城市活动将在日照市举行。内容包括主场城市活动启动仪式、现场观摩等。除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外,全省各市、各区县文旅部门,将组织开展一系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线上线下活动,展现文博行...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年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发挥禀赋优势、彰显陕西特色,守正创新、主动作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呈现出系统保护、扎实推进、提质增效的良性发展态势。 陕北秧歌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精彩亮相中国-中亚峰会、咸阳茯茶制作技艺入列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3个项目...
查看更多
要闻
新闻发布会现场 5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活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张旭霞 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0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研磨、分筛、混合、调配、起模……”日前,在宁夏灵武市兴唐苑景区的非遗展示中心,一位学生在数字化虚拟体验互动机上按提示依次点击屏幕,将药材碎成颗粒、磨成粉、揉成丸,体验制作中草药水丸,一旁围观的研学同伴也兴致盎然。“自从引入数字信息技术,游客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非遗实物,还能借助虚拟场景、影像捕捉、触摸模拟等现代技术手段体验非遗制作过程,沉浸交互式感受非遗魅力。”宁夏灵武市文化馆馆长顾登华告诉记者。 非遗研学只是宁夏“非遗+旅游”深度融合的一...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