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2   星期三   农历六月初八   夏至 夏至
搜索
专题报道
重阳花糕在皇城相府景区御书楼广场展示(摄影:范国庆) 前不久,山西省评选出第一批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入选的10家企业以本土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非遗资源为依托,不断推出互动性强、体验感好的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山西是非遗资源大省,有国家级非遗182项、省级非遗1173项。近年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力开展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建设,让非遗与旅游景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旅游空间充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抖音直播业务代表徐晶晶在“非遗主播沙龙江苏站”演讲 上海评弹团青年演员郑鸣秋在“非遗主播沙龙江苏站”表演(供图:主办方) “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城里有园林,城外有水乡……”上海评弹团青年演员郑鸣秋在抖音直播间为大家带来的一曲《苏州好风光》引得粉丝纷纷叫好,通过直播镜头,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喜欢并了解评弹艺术。近年来,直播助力非遗“出圈”的事例屡见不鲜,直播平台通过打赏带来的“破圈效应”和经济收...
查看更多
——专家学者齐聚贵州研讨非遗系统性保护
专题报道
“尽情唱歌朋友说我心直率,喜欢我唱我就唱开怀……”近日,当如清泉般闪光的音乐划过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的夜空,伴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优美的旋律,第三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歌声中落下了帷幕。 本届非遗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单位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展开了深入研讨。 活起来:构建系统性保护生态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表示,文化和旅游部通过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最新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广西壮族自治区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榜上有名,是广西目前唯一入选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据了解,最初的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由原文化部2012年底批复设立,位于广西河池市,保护范围为河池市全境,其空间布局结构定为“核心区、次核心区、延伸区”。核心区为东兰县、南丹县、天峨县;次核心区为巴马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延伸区为金城江区、宜州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承非遗是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重要举措。流传在桂西南边境地区左江流域的壮族天琴艺术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其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学、历史学价值,而要挖掘其价值就要深入研究其弹唱使用的民间文献(用古壮字书写)的内容,这就使得对这些用古壮字书写的民间文献的翻译与出版传播显得很有必要。 传承宝贵精神财富,彰显民族文化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充分发挥文旅赋能作用,7月27日,青海湖音乐节·第二十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门源分会场活动在门源古城激情唱响。 本届“花儿”演唱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花儿”为媒,由青海湖音乐节·第二十届西北五省(区)“花儿...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7月28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兰州组织召开甘肃省2020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验收通查会,邀请兰州大学、兰州文理学院等院校的非遗领域专家成立通查验收工作小组,对全省2020年度4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开展通查评议。 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操作指南》(试行本),指导甘肃省非...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和全省文化旅游工作会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山西省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点燃新引擎、增添新动力,省文旅厅于7月23日一27日在晋城市举办了全省非遗与旅游融合专题培训班。省文旅厅、非遗研究院相关人员及11个市文旅局非遗相关工作人员共50人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特别邀请到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兼研究员全小国...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7月28日,内蒙古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召开“2020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自评估”会议。应邀前来的专家、艺术研究院业务人员及委托记录工作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内蒙古艺术研究院研究室负责人叔嘎拉主持。 会议伊始,叔嘎拉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记录工作的有关情况,告知了评估规则和相关要求。参与评估工作的专家有原内蒙古电视台副台长额尔德尼(高级编辑)、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扎格尔、内蒙古艺...
查看更多
要闻
盛夏时节的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草原,水草丰茂,风吹草低,牛羊时隐时现,一派悠远辽阔的风光,这里同时也有着深厚的非遗文化,无论是扎鲁特版画、科尔沁皮雕画、蒙古族传统乐器,还是乌力格尔、科尔沁刺绣等,都见证着草原之根与文化的传承。 7月29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的第二届非遗数字论坛在扎鲁特旗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数字化赋能非遗传承‘新活态’”,旨在通过数字技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社会传播和全民共享,加强全社会对非遗的尊...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