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4   星期五   农历六月初十    
搜索
地方新闻
5月25日,“跟着非遗逛海南——2021海南非遗研学发展大会”系列活动在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景区启动。同时,正式发布非遗研学创意设计大赛,向社会征集线路设计、课程设计及创意产品设计优秀案例。 5月25日,“跟着非遗逛海南——2021海南非遗研学发展大会”系列活动在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景区启动。 系列活动共设“非遗研学创意设计大赛、非遗研学专家交流会和非遗研学成果发布会”三大环节。其中,非遗研学创意设计大赛将...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工作部署,5月24日,江苏省文化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二级调研员叶青,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管理处、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江苏省艺术研究院、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等有关单位代表,非遗理论研究学者及代表性传承人代表共20余人参加本次...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支持电商平台于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2日)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本届“非遗购物节”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即将到来之际 “非遗购物节·浙江消费季...
查看更多
要闻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届时,阿里巴巴、京东、抖音、拼多多、唯品会、中国手艺网等平台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振社会消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 此次“非遗购物节”得到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司局的支持,各平台将通过设置活动专场、引流推送、直播带货、秒杀团购等方式开展线上活动。 据了解,各地将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开展线下“非...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69期:2021年5月11日—25日 ▲习近平:进一步发展中医药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湖南湘西州举行 ▲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贵州丹寨举办 ▲第五届鄂湘赣皖非遗联展在湖北武汉...
查看更多
要闻
5月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线上“非洲法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修班”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开班,来自贝宁、布基纳法索、刚果(布)和马里四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共106人参加。 中方高度评价中非团结抗疫、共克时艰的决心和行动,倡议各国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开放包容、加强协商合作,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为此,中方愿与非洲国家继续加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工坊成果展”上,国家级非遗项目苗绣代表性传承人张桂英(右)正在刺绣。 一条铺着青石板的街道自南向北蜿蜒1.5公里,街道两旁极富风情的特色商铺鳞次栉比:有蜡染工作坊、茶坊,有当地各色小吃店,有古法造纸小院,有苗医馆、银饰店,还有万达影城和时尚酒吧,以及4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广场,高达26米的鼓楼是街上的标志性建筑。向东遥望,东湖的湖水泛着波光,荡漾在青山的臂膀里。这个被“诗意”包裹着的人间烟火...
查看更多
——有法可依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进入新时代
专题报道
编者按: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简称“《非遗法》”)正式颁布实施。《非遗法》明确了“一个目标”: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强调了“两大原则”:一是保护目标上,“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二是遗产使用上,“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运河寻梦,畅享非遗。5月17日至18日,2021年非遗进景区——安徽省传统戏剧扶持项目汇演比赛暨中国(宿州)大运河非遗美食展,在宿州市博物馆南侧广场举行。宿州市政府副市长马杰出席活动并致欢迎辞,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何长风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马杰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活动的举办,对推进省内外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促进文化、旅游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宿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马杰要求,市文化和旅游局要以周到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江河湖海的润泽,造就了中国江苏省的水韵与灵性。织、染、绣技艺,即纺织、印染和刺绣,作为中国4000多年蚕桑文化造就的辉煌成就,在江苏省已经过千百年孕育与发展,形成了“工具织机奇妙精到、技艺流程复杂精湛、工艺体系完善成熟”等鲜明特色。从精致苏绣到民间绣活,从绫罗绸缎、宋锦缂丝到蓝染土布……每项工艺及其相关的民俗活动迄今焕发着勃勃生机与活力,成为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见人见物见生活。经线与...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