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4   星期五   农历六月初十    
搜索
地方新闻
重拾民族记忆里的绚烂,展示文化遗产的瑰丽神奇,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源头根脉,传承湖湘风情的浪漫精彩。 为进一步增强中华传统节日的精神文化内涵,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湖南非遗与传统节日相融合,推进湖南非遗进旅游景区,营造欢乐喜庆、健康祥和的传统元宵佳节氛围,2021年2月26日元宵节当天,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之“中国年 湖南味”2021年湖南非遗元宵...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建设的苗绣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内景。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干部深入贫困户调研。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扶贫集团驻酉阳车田乡清明村工作队指导发展的叶用枸杞产业喜获丰收。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派驻至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任第一书记张军在村里的工作照。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文化...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火树银花不夜天,花灯灯谜纸上言。元宵节前,河北省各地纷纷开展闹元宵活动。 涿州音乐非遗迎元宵 图为传了300多年的抡花表演。(摄影:梁志清) 2月25日,元宵节头一天,涿州市高官庄镇的“上庄村音乐会”如期上演。30余名乐师手拿笛子、笙、云锣等乐器,演奏出一首首高亢激昂、喜庆欢乐的乐曲,伴随着跑旱船表演,营造出一片喜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据了解,“上庄村音乐会”至少在清代就已出现,后经民国...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里,一批又一批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织锦;龙胜各族自治县教育局、泗水乡社区学习中心举办竹编工艺培训班,邀请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工艺传承人为53名学员现场传艺……近年来,广西深入挖掘丰富的非遗资源,强化传承和利用,使非遗项目不仅融入了人民日常生活,更是成为群众脱贫创收的利器,“非遗+扶贫”“工艺+就业”的路子越走越宽。 “指尖经济”点亮生活 壮锦、绣球都是广西具有民族文化符号的特产...
查看更多
要闻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一级演员李克(已退休)、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一级演员李克 李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直播间里展非遗、VR全景看专场、非遗传承人云端“亲授”技艺……为解城市“原年人”乡愁,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多地开启“云上非遗”活动,让厚植于乡土的非遗文化通过网络在农村“翻红”升温,冀通过云端呼唤“现代学徒制”重塑年俗。 国家级非遗兰州太平鼓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每年正月初二,兰州皋兰县各村社锣鼓震天、热闹非凡。受疫情影响,该地的太平鼓已有两年没有“奏响”了。 “今年很多老乡都不能回家过年,突然收到朋友信息说很想看太平鼓表演...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月24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甘肃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安族 腰刀锻制技艺传承人马尕主麻正在对保安腰刀的刀坯进行抛光。(摄影:马莎)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发明创造的一项手工艺品。其锻制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安腰刀制作工序复杂,一把保安腰刀最多要经历几十道工序才可制作完成。如今,抡锤打刀虽然不再是保安族群众最主要的经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沧州六合大师石同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在高度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要在国际社会树立怎样的国家形象,怎样才能畅通无碍的传播中国声音,怎样才能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层魅力,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就中国而言,乔舒亚·库珀·雷默则直截了当地指出:“国家形象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假如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那么许多其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阵地战,顾名思义是依托固有地形和场地进行作战。以往,包括山东在内的全国多地,推进非遗传承的主阵地是现有公共文化场馆或者作坊、工作室。近两年山东决定换个思路:让非遗项目、传承人“主动出击”“墙外开花”,通过推动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山东多个非遗项目的影响力显著增强,有力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项目走出展柜、迈向大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社会反响,有效助力了当地民众增收。 给孩子种下梦想...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