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10-07   星期二   农历八月十六   
搜索
专题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摄影:张群)    “在非遗保护进程中,青年网络在维系文化认同和加强社会凝聚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年赋权,即赋予青年更大的参与权和影响力,成为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及其实践的必要条件和核心要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表示。   日前,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文化和旅...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内容提要  近日,在四川省文化厅的领导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8年全面开启“非遗点将台”传承人系列访谈活动,访谈对象为四川省所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及部分濒危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年计划对36名非遗传承人进行访谈,通过与传承人深入沟通,掌握传承现状、挖掘背后故事、传递非遗情怀,让民众了解非遗,让非遗走进生活。  非遗传承人专注于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做到极致,他们还有一个...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时尚秀“走进社区”主题沙龙,杭州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黄小建与小学员合影“走进时尚”主题沙龙现场“走进时尚”主题沙龙签约仪式现场“走进设计”主题沙龙现场    3月13日,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雒树刚部长谈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问题时表示,非遗保护要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精神;非遗需要融入时代、融入生活;只有和群众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才有强大的生命力;要让人民群众“无障碍”“零门槛”接触文化遗产。    迈入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如何与人们...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3月18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在周口市淮阳县召开,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鹏主持会议并做总结讲话。  会议首先通报了全省2017年所做的非遗工作,来自18个省辖市的主管局长及部分非遗科长进行了发言交流。大家对各自去年的非遗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提出了工作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孙鹏在总结发言时说,仔细回顾一下,其实我们的非遗工作成绩是显著的,可以列出一大串,比如一些名录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传承人队伍体系也逐步完善,相关...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送审稿)》3月19日开始在市政府法制办公开征集意见,《条例》提出,市和区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应当配备专职人员,保护机构在同级文化主管部门领导下承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利用相关的具体工作。    《条例》规定了政府在保护非遗上的责任,市和区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利用经费一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将相...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气势磅薄的陕西韩城行鼓、诙谐幽默的河北昌黎地秧歌、雄险欢腾的广东醒狮、曲令丰富的青海花儿…… 陕西省:韩城行鼓《龙啸九天》河北省:昌黎地秧歌《炫舞奤风》广东省:广东醒狮《南国雄狮展英姿》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二)上午,第九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周口淮阳羲皇文化广场隆重举行,9个省份的非遗项目依次登场,使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观众在“龙抬头”的日子里尽享原汁原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盛宴。当天一大早,古都淮阳已披上了节日盛装,虽然天空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祖伟接受新华网采访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祖伟接受新华网采访。在谈到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时,他表示,既要做好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也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让非遗为更多人了解。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新华网:您作为非遗传承人,如何看待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非遗怎样才能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王祖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全国政协委员田静眼中,泥与火的交融,造就了充满魅力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而对建水紫陶制作技艺的“传”与“习”,也如泥火交融,催生出带动一方的致富产业。  作为建水紫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田静记得自己年少学艺时,正值建水紫陶的低迷期,连制陶世家都出现无人承业的心痛境况。发自内心的热爱,让她在艰难的学艺路上坚持了下来,并系统掌握了紫陶的全套制作技艺。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建水紫陶迎来了新的发展期。此时,已在行业中独树一帜的田静,用自己的工坊...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的绣娘们在赶制作品    在今年两会的“代表通道”上,来自贵州的“90后”赤水竹编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带领当地群众依靠竹编发展特色旅游工艺品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广大群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的意识不断深化,相关工作次第展开,工作成效逐渐显现。特别是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杨昌芹一样通过振兴地区特色传统工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河北“三痴斋”泥塑大院的农家艺人在制作泥塑福娃。新华社发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书画修复师在修补一张古画。新华社发国家博物馆,一名小朋友在木偶艺术展上写生。新华社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时代,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苏伯民代表、王祖伟代表、韩再芬代表、杨朝明委员、安来顺委员、王学典委员聚焦文化遗产保护,畅所欲言——  “我们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这是收视口碑“燃爆”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的开场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