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本网讯 为助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创新扶贫开发方式,2016年12月7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扶贫合作协议》。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副院长牛根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在12月6日召开的文化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近几年,由于一些国家在某些有相似或相近的项目上积极地申报,很多中国人呼吁尽快申报此类项目,以免被“抢先”、“抢注”,对此您如何看?  对此,文化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框架下的申报工作,是践行《公约》精神,积极开展非遗领域国际间交流和对话的措施,是提高可见度的“共享”而不是“商标注册”,并不是说一个国家申请了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等于拥有了该项目的所有权。  “别国申报成功,自家...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通过审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月6日,文化部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文化部非遗司、外联局相关负责人和参加本届常会刚刚回到国内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主要成员,讲述了申报成功的背后故事。    “2013年,经过组织专家审慎地论证,以最具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图为今年5月5日立夏,安徽省合肥市香樟雅苑小学学生在展示自己手绘的彩蛋(摄影:新华社记者刘军喜)11月30日下午,从埃塞俄比亚传来好消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演变而来,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二十四节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为此...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 会议现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 会议现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 会议现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第一会议厅召开。当地时间11月30日12点30分(北京时间17点30分),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故宫博物院藏伯牙鼓琴图     观众在展厅体验古琴弹奏(摄影:喻非卿)   继推出了“民族记忆 精神家园——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红色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馆藏文献展”之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古琴艺术知识,11月22日,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太古遗韵——中国古琴文化大展”正...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首届全国砖雕艺术创作与设计大赛于11月26日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开幕,砖雕作品《群英会》问鼎金奖,《百子戏龙灯》等5件作品夺得银奖和铜奖,张平等10名艺人获评“砖雕大工匠”称号。大赛由文化部非遗司等部门指导,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共设置最佳传承奖、艺术创新奖、建筑设计奖、材料创新奖共4大类奖项,每项下设金、银、铜和优秀奖。为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大赛特别设立“砖雕大工匠”“砖雕大国工匠”“中国砖雕非遗传承杰出贡献奖”等称号。45名优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陈珩在制作婺州窑作品 何鹏飞制作的剔犀紫砂杯非遗保护工作走过了10多年路程,许多过去站在年迈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身旁、稚气未脱的青年如今正在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即将成为非遗传承的主力军。特别是在传统工艺和传统美术类非遗领域,业界亲切地称这样一群有着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经历的青年人为“传二代”。比起其他同龄人,“传二代”具备成为技艺接班人的更多优势和可能性,但相比他们的父辈,他们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当下,如何守住父辈、师长留下的祖业和技艺,怎样开拓出属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永春纸织画堪称千年手上绝技,现场技艺表演吸引众多游客围观(摄影:姚德纯)这是一种奇特的民间传统工艺,远看时,像是画纸上笼罩着一层飘渺的烟雾,如临仙境般,就像永春四季薄雾笼罩的气候一样。可是你如果走近观察它的话,却又是另一番样子,像是由各种颜色的方格有规律地堆叠而成,呈现出“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纱前看人”的朦胧美。这就是名闻天下的永春纸织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和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家织”。就在几天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雕漆技艺传承人李志刚的作品《剔红鸿福官帽椅》 江西东固传统造像传承人刘节旺与中央美术学院学生刘丹洋合作的木雕作品《钟馗与小鬼》    日前,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北京市总工会、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大学与非遗——中央美术学院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创作展”在北京太庙艺术馆举办,共展出国家级非遗大师、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中央美院教授和学生共90余人创作的240余件作品,涵盖剪纸、木雕、玉雕、漆器、珐琅、民居营造、竹编、刺绣8个门类,不仅呈现了各非遗门类精...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