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25   星期四   农历八月初四   秋分 秋分
搜索
论坛
加强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的对策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2006年、2008年福建省共有67项传统文化进入首批、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08年共有14项传统文化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1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中国政府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标志着具有5000年不间断文明传统的现代中国,也将保护自身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全面上升为国家意志。此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发起组织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传承人保护尚缺良好环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靠人来传承的文化,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宝贵的文化遗产才能得以代代相传,因而,对传承人的保护是“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他们传承活动和生活的保障也是“非遗”保护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不久前,北京市针对“非遗”传承人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研,调查表明,目前北京市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生存和传承状态不容乐观,传承人的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传承保护工作还缺少一个良好的环境。    首先是缺少...
查看更多
论坛
民间礼俗――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间项  阳     内容提要  本文对于当下民间礼俗与多种音声技艺形式形式相互间的依附关系通过一些相关例证进行辨析,旨在强化对民间礼俗和音声技艺形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存方式的认知。    关 键 词  民间礼俗  传统音声技艺形式  平台  生存空间    在当下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下,各地一批又一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被当作项目“开发”出来,这其中也包括音声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传承和发扬面临着挑战:九成非遗传承人贫病交加 2008年6月14日是中国第3个文化遗产日,昆明市对122名民间艺人授予了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但该称号的授予主要以精神鼓励为主,没有相应的经济补助形式。记者通过对昆明14个县(市)区传承人摸底调查发现,目前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诸多问题:90%以上传承人因生活无着而贫病交加,面临无法将技艺传承下去的危险;每年都有身怀绝技的传承人离世,如果不对他们实行抢救性保护,技艺将面临失传;此外,如何传承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解读   今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了总共5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技术”类别中,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黑茶制作工艺赫然在列,连同首批名录中公布的武夷茶工艺一共占据了七席。由此,中国主要茶类制作工艺得以从文化遗产的高度被重视和保护,可谓业界福祉。  中国茶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非遗”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
查看更多
人物
非遗”项目传承人曾家阳:放弃“钱途”选择梦想曾家阳在表演中  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南乐、弦管,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中保存最丰富、最完整的古老乐种之一,是汉唐、两宋以来,历代中原移民南迁,把中原音乐带往泉州晋江流域,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历史积淀。在泉州的各个县市村镇,常常能听到南音乐声。   “非遗”项目传承人有曾家阳、王大浩、杨翠娥、李白燕、陈练、庄永富等。   他出生在一个南音家庭,从家庭耳濡目染、拜师学艺,到进入南音剧团...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京杭大运河:具有启发意义的非遗保护模式  图为大运河杭州段一景。   杨 凯摄    10天的文化之旅,我们都忙着看窗外,忙着整理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非遗地图,思考非遗的存在与未来,以至于来不及跳出来看看。可其实,当旅程结束后,再以另一种眼光回望,这次文化之旅的意义,似乎不止大运河及其沿岸风景,更长远的意义还在于,它开创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投入、公众参与的非遗保护模式。  ★“买,是我目前唯一能做的事”  董贤祥是上海出入境边检总站的一名科长,如果不是被BMW...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民动员     编者按:11月下旬,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将在浙江宁波举行。会议将对持续了几年的我国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进行回顾研究,进一步推动普查工作深入开展。为交流普查经验,推广先进做法,本报将陆续对普查成效突出的部分省市进行深度报道。    浙江省天台县64岁的农民奚尊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挖掘当地方言、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村宝”近千条,被人称为“掘宝大王”;文成县几...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将获工作津贴    记者日前从文化部了解到:从今年开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将获得中央财政拨发的8000元工作津贴。  目前,文化部已公布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28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77名。为进一步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今年开始,文化部将于单数年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双数年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考虑到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震灾区的实际困难,此次津贴发放将适当增加受灾地区国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