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大暑 大暑
搜索
——甘肃、青海、陕西、新疆、安徽篇
专题报道
原标题:非遗过大年|今年春节,这些文化活动你都参与了么?(甘肃、青海、陕西、新疆、安徽篇) 按照中央宣传部等关于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统一部署,各地在2020年春节、元宵节期间,以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组织非遗小分队奔赴县级及县以下村镇社区、学校等,广泛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 一、甘肃省:1600多场“非遗过大年”活动重磅来袭 浓浓传统年味都在这里 春节临近,一...
查看更多
论坛
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精神领袖嵇康在《琴赋》开篇中写道:“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作为《北大古琴传承计划——古琴进高校》的重要内容,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古琴音乐会“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继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恭王府大戏楼等小型剧场举办了数次演出后,日前又走进了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让更多的师生体会到了古琴的琴韵之美。 作为古琴艺术的申报和保护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古琴研究和保护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近年来,通过常态性举办《枯木龙吟...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1月14日,在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一群南狮在热闹的锣鼓声中,拉开了广州“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的序幕。今年春节前后,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准备了42场非遗活动,让市民游客过一个广府味道浓厚的新春佳节。 启动仪式现场,一位金牌导游向大家推介非遗大餐,欢迎全世界朋友来广州过年,感受这里的色彩与温度,品味花城的魅力与精彩。春节、元宵期间是非遗项目集中展演的时段,迎春花市、掷彩门、添丁上灯等民俗活动,广东醒狮、猫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原标题:各地开展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  非遗热  年味浓 京剧、汉剧、楚剧、木偶戏、地方曲艺等传统剧目及经典折子戏将在湖北省武汉市各小剧场开锣;非遗小分队首演走进国家级贫困县安徽望江县,为当地村民带来徽剧《贵妃醉酒》、杂技《转毯》、唢呐《梨乡花开》等精彩表演;河南省洛阳市将开展2020年新春庙会、民间故事汇演等传统民俗活动;山东省潍坊市将开展“年画展、非遗大集、免费春联送万家”等系列文化活动;四川省龙灯、狮子灯、川剧、金...
查看更多
论坛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技艺普及性课程、传统文化类校园活动遍地开花,在学校课堂里学剪纸、唱京剧、做扎染对学生而言已习以为常。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笔者近日在走访中发现,在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有些地方还停留在学校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的低水平融合层面,一些学校将传统文化进校园简单等同于技巧的传承、传统的还原或相关校园活...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和集中反映,蕴含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有生产生活方式、智慧和思维方式,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密码。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人民生命创造力的高度体现。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机制,更充分发挥非遗的价值,对坚定文化自信,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化类型的丰富上,还应该体现在同一文化在不同地域的在地化呈现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特点突出,人们津津乐道的非遗项目很多是在基层诞生、发展、传承的,体现了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音声舞乐、衣食住行的缤纷多彩,也正是人们...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多彩非遗借力政策东风和不断加大的保护传承力度扎根巴蜀大地,在活态传承中成为文旅融合的范例。 一、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成文旅融合范例 2019年10月17日至22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四川成都举行,共吸引570余万人次来到现场“打卡”,线上覆盖人群达1.9亿人次。这个自2007年启动的非遗盛会,如今在形成国际展览、国际论坛、国际竞技、国际展演和互动体验等国际交流...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诞生于明代中晚期,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在过去的数百年中,由于历史原因,这项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历经几度浮沉。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重视非遗传承,全社会多方力量陆续参与到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抢救、搜集、挖掘、整理过程中,推动杨柳青木版年画翻开发展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危机凸显,为保护传承杨柳青木版年画,1958年,原天津市文化局将杨柳青画业合作社、天津荣宝斋、天津德裕公画庄...
查看更多
人物
在浙江杭州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馆,今年81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用她的作品向游客讲述着她的故事。 “贵山窑”是由嵇锡贵和丈夫郭琳山的名字各取一字组合而成。1998年,杭州贵山窑陶瓷艺术研究院成立,2011年5月,嵇锡贵将贵山窑从杭州三墩迁到现在西溪湿地,2013年杭州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馆挂牌开馆。从此,绿树掩映的西溪湿地里又多了一处耀眼的人文景观。 “我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做事一定要做到最好。这份执着,推动我不断努力,对事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