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67)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75)
清单
(93)
资源
(1096)
学术
(1187)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专访山东
非遗
保护中心主任王衍良
2017.12.14
访谈
查看更多
专访山东
非遗
保护中心主任王衍良
2017.12.14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王衍良,山东牟平人,管理学硕士。历任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山东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山东省文化厅办公室副主任。2016年...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
非遗
项目译介】第1期:从“一带一路”国家
非遗
数据说起
2017.12.18
专题报道
一、
非遗
是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文化资源“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这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为古丝绸之路注...
查看更多
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政府组织论坛侧记
2017.12.21
专题报道
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政府组织论坛(ICH NGO Forum)会议场景 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政府组织论坛全体会议 时间:2017年12月4日晚 地点:韩国济州国际会议中心三楼Samda厅 2017年12月4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届常会NGO年度大会在韩国济州国际会议中心(JCC)举行。比利时非政府组织Tapis plein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政府组织论坛(ICH NGO Forum,以下简称“论坛...
查看更多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
非遗
保护中心主任连辑一行考察调研武汉
非遗
保护工作
2017.12.21
地方新闻
图1 连辑院长考察调研现场题字12月1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微一行,到汉考察调研武汉
非遗
保护工作。连辑院长一行先后视察了武汉音乐学院古琴艺术、传统打击乐器(编钟)复制技艺,荆楚金石博物馆全形拓技艺,以及国家级
非遗
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武汉高龙城(汉阳江欣苑社区)。图2 连辑院长考察调研现场题字连辑院长还听取了武汉
非遗
工作的简要汇报,并给予高度评价,他表...
查看更多
专访西藏
非遗
保护中心主任敖超
2017.12.22
访谈
查看更多
专访西藏
非遗
保护中心主任敖超
2017.12.22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敖超,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馆长、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
非遗
中心”):非常感...
查看更多
瓷胎竹编:有限的世界遗产,无限的珍贵财富
2017.12.22
专题报道
瓷胎竹编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但由于各种原因,瓷胎竹编技艺几近失传。如今虽经重新挖掘,恢复生产,仍然处于生存困境。今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探传承之路,访竹编之乡”实践团队来到邛崃市平乐古镇,对当地
非遗
文化——瓷胎竹编进行学习和调查。 “瓷胎竹编的工序是很复杂的,而且每道工序都由专门的人负责,破片的破片,染色的染色,编制的人就只负责编制。”李师傅是平乐古镇本地人,几年前也曾从事瓷胎竹编某一工序的工作。据他介绍:“一根合适的竹子...
查看更多
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2017.12.25
专题报道
孝德镇年画村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是具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也是巴蜀人民日常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它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清嘉庆年间最为兴盛,民国时期开始走下坡路,逐渐没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恢复生产,“文革”时期又逐渐停产。80年代,在国家政策鼓励下恢复生产,国家拨款在绵竹筹建了...
查看更多
中国冬至文化研究中心在三门成立
2017.12.26
要闻
图为祭冬仪式现场(摄影:张磊) 原标题:弘扬冬至文化 传播中华文明——中国冬至文化研究中心在三门成立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
名录,三门祭冬作为其代表性项目声名鹊起。这不仅打破了台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也让这场有着700年历史的神秘而古老的祭冬仪式再次亮相于世。 又到一年冬至时,为进一步保护传承三门祭冬,弘扬冬至文化,传播中华文明,提高三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2月22日,中国冬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
查看更多
1
210
211
212
213
214
100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