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0   星期二   农历四月廿三   
搜索
邓七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7年10月生,湖南省泸溪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腔(辰河高腔)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1974年在泸溪县辰河戏剧团参加工作,2007年退休。先后师从辰河高腔国家级传承人向荣和陈依白。主攻旦行,并能胜任小生、花脸、丑角。以做功见长,表演细腻含蓄,真实传神,动作干脆潇洒,嗓音圆润高亢。曾出演剧目《大审白玉霜》《目连传》《二度梅》《樊梨花斩子》《痴梦》等。坚持开展辰河高腔传承工作,不仅积极参加省、自治州、县举办的各项大型演出及展...
查看更多
林国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12月生,广东省吴川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54年进入吴川粤剧团,师承刘家荣(艺名老天寿)等南派粤剧名家。1962年担任吴川粤剧团文武生,主演和导演过《草莽英风》《双雄闹殿》等粤剧作品。重视粤剧南派艺术的挖掘、整理,在粤、港两地和新加坡参与组织过粤剧南派艺术的研讨、演出活动,影响很大,是粤剧南派艺术的一面旗帜。退休后一直从事粤剧编导及传承人培养工作,培养的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永健及多...
查看更多
李洪湘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0年2月生,江苏省泗洪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泗州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随肖常玉、藏庆銮学习泗州戏。1977年高中毕业后进入泗洪县泗州戏剧团,从事泗州戏学习、表演。四十余年间,一直从事泗州戏的编排和表演,排演了多部大戏、折子戏,演出近千场次。近年主要负责收集整理传统泗州戏剧目、剧照等工作,并组织开展泗州戏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培养了二十多名泗州戏演员,常年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为泗州戏的发展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查看更多
杨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47年4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滇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出身滇剧世家,自幼喜爱滇剧。1958年进入昆明市滇剧团,在周锦堂、赵纪良等前辈滇剧艺术家指导下,主攻滇剧的文、武老生,功底深厚。唱腔高亢激昂、念白字正腔圆,表演做功委婉动情,细腻传神。武生动作矫捷灵活,长、短靠武生表演精彩到位。在继承滇剧传统表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嗓音特点发展了声腔,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角艺术风格。在诸多剧目中担任主演,成功塑造...
查看更多
金寿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又名金长林,艺名“筱燕飞”,男,汉族,1933年12月生,浙江省绍兴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吊代表性传承人。调吊表演者,调吊第三代传人。7岁随父学艺,13岁参加演出,除延续父亲传授给他的“蜘蛛脱丝放”“倒挂紫金钟”“上下滚丝转”三个高、难、险的保留动作之外,还将“七十二吊”发展成“一百零八吊”。1953年与兄长金寿康一起代表华东地区参加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获金奖。现年近八旬仍可表演高难绝技。自筹资金建造调吊非遗馆,珍藏各种调吊文献...
查看更多
乔锦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5月生,江苏省无锡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刻(无锡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无锡双契轩竹刻世家第三代传人。自幼师承母亲、江南女竹刻家张契之,1972年正式入行。精于竹刻诸法,尤擅留青浅刻、阴文浅刻等多种传统技法,擅用浮雕、透雕手法。承明、清“嘉定派”遗风,作品精雅高古,富有诗画韵味。作品《风荷》被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收藏。中央电视台曾拍摄无锡双契轩竹刻专题片《手艺·竹刻留青》《留住...
查看更多
金松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4月生,江苏省常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州梳篦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63年拜师学艺,从事常州梳篦描、烫工艺。五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常州梳篦制作、产品开发及技艺传承与创新,将梳篦由单一实用品发展成日用工艺品、工艺欣赏品以及旅游纪念品和收藏品。作品多次获国家、省、部级金银质奖。创建常州梳篦博物馆,所执掌的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被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被江苏省委组织部等部门确定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工作室被常州市...
查看更多
钟建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4月生,湖南省隆回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滩头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师承母亲高腊梅学习凿花、选纸,随父亲钟海仙刷香粉纸、红纸和印制年画。不仅精通年画印制的传统技艺,着力恢复年画老版印刷,还大力新创滩头木版年画。2011年与当地农民画家共同创作《一钱太守》《杨震拒金》《以廉为宝》《两袖清风》四幅廉政题材年画,2012年改版创新传统年画《钟馗捉鬼》和生肖年画《马到成功》《三羊开泰》《马上封猴》等。2012年建立滩头木版年画技艺传...
查看更多
黄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8年8月生,重庆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1988年和1992年先后拜彭永兴、郝淑萍两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师,熟练掌握各种针法,特别擅长衣锦纹针法技艺和单双面绣,新创夏布单面绣和夏布双面绣。其在色泽古朴、质地粗犷的夏布上发挥的蜀绣技艺和绣制作品,以针法细腻、色彩典雅见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示交流活动并获奖,代表作有双面绣《牡丹鲤鱼》、夏布双面绣《湖山一览图》等。为传承和发扬蜀绣技艺,倾心带徒授艺。2015年被授...
查看更多
杨佳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11月生,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杨氏家庭泥塑)代表性传承人。1982年高中毕业后随父亲学艺,艺术足迹遍及西北各地。2000年以来利用家传保密配方,先后在多地修复和复仿国家级彩塑文物三百多件(套),历时三年完成崆峒山混元阁内大型道教文化雕塑、彩画工程。收藏整理了大量家传珍贵资料,并组织拍摄电视纪录片《泥情——杨氏彩塑》。代表作有《李白下江南》《武松打虎》《马社火》《愚公移山》《童子戏生肖》《嫦娥奔月...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