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11月18日晚,“三湘非遗风·惊艳全世界”湖南省首届非遗博览会在张家界大庸古城开幕,来自湖南省各地的139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关注。 本次非遗博览会由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组委会主办,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承办,湖南省文化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永定区人民政府协办。 开幕式现场 作为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藏戏博物馆馆藏实物(供图:自治区藏剧团) 藏戏作为中国戏曲百花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成为中华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普遍关注。2014年,在自治区文化厅党组的悉心指导下,自治区藏剧团设立藏戏研究保护室,研究保护工作紧扣新时代藏戏事业“传承保护、发展创新、挖掘研讨、传播引领”的目标。近年来,自治区藏剧团在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学术成果、艺术创作研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传承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不断推出湖南计划、亮出湖南特色、发出湖南声音、形成湖南品牌,铺展开一幅绚丽多彩、魅力四射的新时代湖南非遗画卷,成为涵养湖南精神的重要源泉和滋养湖湘文化的深厚根基。 一、构建工作体系,开辟非遗保护“新天地”。一是健全保护法规制度。相继颁布《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通知》,出台...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传统博物馆展陈内容发生扩展和展陈理念发生转变的当下,基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播的需要,探讨非遗活态展示的相关概念、属性等问题尤为重要。活态的非遗特征要在非遗展示中呈现出来,既要注意辨析非物质性、无形性、活态性等属性,还要区别对待“原生态”展示、“准生态”展示、传承人“在场”展示以及传承人“离场”展示等非遗活态展示的类型。 【关键词】博物馆;非物质性;文化遗产;活态;展示 引言...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07期:2022年11月7日-20日 1.“中摩非遗巡回展”在摩洛哥举办 2.江苏启动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 3.山东启动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 4.甘肃启动国家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乳源瑶族刺绣工作站绣娘传授学生基本绣法(受访者供图) 日前,笔者走进位于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世界过山瑶风情园文化馆,看到瑶族刺绣工作站里,有十多个身穿瑶族传统服饰的绣娘聚精会神地创作着手中的作品,瑶族刺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邓菊花手把手指导绣娘穿针引线。“我们瑶族家家户户都会刺绣,可以说,瑶绣就是我们瑶族的‘活文字’。”抚摸着手中的绣片,邓菊花向笔者介绍。 瑶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中央又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除了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之外,也要充分调动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近年来,很多地区积极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版聚焦文化和旅游领域部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东北部的嘉善县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吴、越两国接壤之地,吴越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为让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嘉善用一串串数字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注脚:建成乡村非遗馆10个,拥有非遗旅游景区9个、非遗展示体验点19个、非遗传承教学基地16个、非遗工坊8家、非遗骨干企业6家,认定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3条…… 2020年9月以来,嘉善以创建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为抓手,以“打造精致水乡...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22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陕西非遗之美——主题线上摄影作品展”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官网、微信公众号、脸书、影格、推特、领英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同步上线。本展览通过精选的39张摄影作品,为公众呈现了陕西省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与深厚的历史底蕴。 中心官网主页截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凝聚的精神价值,传承的是匠心文化,连接着历史和未来,融合了经典与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和延续,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运用而留存到当下的文化财富,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 4万年前灵武水洞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考古揭示出1万年前古人类原始农业萌生……寻觅宁夏历史,随处可见斑斓、凝重的文化印痕,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丰富而灿烂。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近10年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