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瑶族服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潘继凤在刺绣。(摄影:杨江波)(人民视觉) 瑶族妇女在绣制图案。(摄影:吴凯旋)(人民视觉) 高山梯田下,汩汩溪流旁,悠扬辽阔的山歌裹着湿凉的雾气飘向四方。青石路旁的木楼下,身着红衣的盘发女性三两扎堆做着刺绣,这里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黄洛瑶寨。瑶族不同支系因居住地和服饰穿着不同,曾被称呼为“过山瑶”“红头瑶”“蓝靛瑶”“白裤瑶”等。黄洛的瑶族支系因女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民族的就是了不起”“百鸟归巢和泉州南音搭配,真好听”……福建众多非遗元素精彩亮相央视春晚,展现出浓浓的“福”味,迅速霸屏朋友圈。 其中,以非遗泉州“南音”为底色的歌舞《百鸟归巢》,将流行音乐与南音、泉州花灯艺术等深度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让享有“中国音乐活化石”之称的南音绽放光彩。莆仙戏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莆仙戏名角黄艳艳和吴清华表演的获得文华大奖的剧目《踏伞行》等精彩片段,赢得阵阵掌声。 福建是非遗大省。截至目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安徽的舞龙、上海的灯会、湖南的剪纸、山西的晋绣……今年春节,全国各地的年味儿都带着“文化味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的美学与技艺,在岁末迎新的重要时节焕发新生。 年味儿“非遗”——视听盛宴 熔化的铁水撞上舞动的“龙身”,怒放的火花划破夜空,气势磅礴。春节期间,贵州普定县在黔山秀水旅游景区举办“铁水冲龙”非遗展演,这是一项至今有近百年历史的活动,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铁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水袖扬起、眉峰一抬,高亢嘹亮的唱腔引得众人围观……1月26日(正月初五),在海口骑楼老街,一出琼剧折子戏惊艳了来自北京的游客程毓,“琼剧悠扬婉转,呈现出浓郁的地方风味,颇为动听。” 海口骑楼老街琼剧表演 聆听琼剧、跳竹竿舞,观赏舞龙、舞狮……当天,程毓在骑楼老街过足了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瘾。这个春节,海南各地推出多场非遗相关的节庆活动,不少像程毓一样的市民游客发现海南年味里的“非遗味”更多了。 春节...
查看更多
要闻
春节期间,“物以载道——中国与沙特非遗数字展”在中沙两国数字平台正式上线,为国内外观众带来中阿文明交流互鉴进程中的一道非遗“盛宴”。 ▲“物以载道——中国与沙特非遗数字展”现场。 “物以载道——中国与沙特非遗数字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沙特阿拉伯王国文化部国际文化关系司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策划组织,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大使馆、沙特阿拉伯王国驻华大使馆协办...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原文链接:http://wlt.shanxi.gov.cn/xwzx/tzgg/202301/t20230129_7882657.shtml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原文链接:http://wlt.shanxi.gov.cn/xwzx/tzgg/202301/t20230129_7882657.shtml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云南,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创新传承民族“非遗”,在“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实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层次融合,也带领当地居民走向富裕。 今年春节,很多游客选择来风光秀丽的丽江泸湖畔沽探访世代居住于此的摩梭人和摩梭文化。 摩梭人至今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习俗。摩梭手工纺织和闻名的“走婚”习俗一样,是遗存至今的原生态文化样式。当地女子从小学习织麻、纺麻、捻毛线、绣毛毯、编腰带,这些是摩梭女必须掌握的手艺。 白...
查看更多
地方
原文链接:http://wlt.shanxi.gov.cn/xwzx/tzgg/202301/t20230129_7882657.shtml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香脆的糖瓜、喜庆的剪纸、寓意美好的木版年画、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社火脸谱……春节假期,山东推出“兔飞猛进”传统节日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作为2023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之一,活动设置小年、除夕、元宵节、“龙抬头”和冬日雪景5个场景,展现迎春纳福的节日主题,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活动邀请剪纸、面塑、皮影、木版年画、社火脸谱等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现场展演展示,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通过与非遗传承人互动交流,亲自体验非遗技艺,沉浸式感受传统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